阿德勒主張兒童教育的目標在於為孩子準備面對人生任務,和克服生活挑戰的勇氣。本書貫穿一個概念:勇氣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資產。
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確保每個學生不會喪失勇氣。教育兒童不要蔑視他人,即使別人做錯事情。否則孩子就容易出現自卑情結,喪失生活的勇氣。
人生風格是主導人生的走線,有如隱藏在個體潛意識中的領航圖。當孩子犯錯時,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應該是錯誤行為,而是犯了錯誤行為的孩子。偏差行為或症狀,是孩子追求優越感和逃避自卑感的手段。
自卑感或許客觀上有助於個體完善,但他也可能導致單純的心理調適,從而擴大了個體和客觀現實之間的距離。又或者自卑感過於嚴重,當事人最終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為上加以克服。
一個表現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只是為了滿足他的優越感,你無法確定當環境改變之後,他是否還會繼續做好孩子......
阿德勒似乎都能替孩子的不當行為找到一個原因,可又讓我疑惑這種連連看真的是答案嗎?
雖然是本談論兒童教育的書,但閱讀本書時,總不斷在想自己的人生風格到底是什麼,是什麼樣的經歷形塑了現在的我,每每感到自卑時,這些自卑感又是從何而來?而人真的有可能毫不自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