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不花錢讀名校MBA:200萬留著創業,MBA自己學就好了! BY 壹團 徐祥雲 Cloud

副標題:兩百萬留著創業,MBA自己學就好了!
MBA 是企管碩士學位,如副標題所說,本書主打自學 MBA,開頭花了不少篇幅闡述為何自學 MBA?因為現在學校的 MBA 教育:
1. 太貴  2. 太花時間  3. 教的東西已經過時
讀完 MBA 的好處只有學歷跟人脈。

作者的自學 MBA 網頁如下,網頁上有很多相關資源,以及其自學 MBA 推薦書單:
https://personalmba.com/

身為企管系的畢業生,必須說他列的缺點蠻中肯,只是台灣的情況不太一樣。一是台灣的好學校都是公立,學費比美國便宜非常多;二是台灣學歷通膨,大學錄取率已經要挑戰100%了,想進稍微知名的企業,碩士學歷是基本門檻,半導體產業很多限四大碩士。企管的內容多半是針對大公司,沒有學歷連門檻都過不了,後面就不用談了。
MBA 教學內容部份,學校教育內容確實是已經過時,管理學經典多是工業革命初期的產物,本書整理的資料比讀五管實用多了。
所以本書目標客群應該是需要企管知識、時間有限、不是很需要學歷跟人脈的人,可能是創業家或公司管理層。

書中分為十一個大章節:價值創造、行銷、銷售、價值交付、財務、人心、善用自身的能力、與人合作、了解體系、系統分析、改善系統。
十一個大章節由271個小節組成,每一小節有一小段引言、一兩頁內容,適合零散的時間閱讀。

引言的部份常常讓人會心一笑,像是:

---------------------------

「人們想買的並不是1/4 英吋的鑽孔機, 而是牆上1/4 英吋的那個孔。」 ——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

「人類的潛能從未完全發揮,今後也不會。至於爲什麼,如果你一定要問,我的答案是兩個字:開會。」  ——戴夫•貝瑞 (Dave Barry),喜劇演員,報紙專欄作家

---------------------------

最後節錄一段書中關於管理的小節做結:

管理

「管理就是把事做對,領導就是做對的事」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現代管理理論之父

在商學院裡,科學管理這四字已是老生常談,而科學管理需要高學歷、高度專業的管理人才才能進行。但事實上,管理是沒辦法學也沒法教的,教室能傳授的只是幾個大原則,真正派得上用場的技巧只能透過經驗累積。
管理(Management)很單純,但絕不簡單。說到底,管理是要統合一群人來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同時又得因應隨時發生的變化與不確定性,這兩者我們後面都會加以討論。管理就像在暴風雨中的海面上掌舵,你能做的只有把舵往左或往右轉,非常簡單,但到底要往哪轉、轉多少、何時轉,就是經驗與技術的考驗了。
以我們目前所知,實務上的管理有六個基本原則:

一、團隊要小、素質效率要高。相對優勢說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人才分成許多種。要事半功倍,你必須在團隊的組成上多用點心,針對任務的特性尋找適合的人才。不要把工作小組搞成「大組」,在三到八名核心成員之外再增加員額,只會增加不必要的溝通成本。小而美,少就是多,是最理想的狀況。
二、把希望達成的最终结果、每個人的職責,還有目前的進度說清楚。隊上的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指揮官的意圖、知道事情背後的理由,也一定要知道自己該完成的是哪個部分。否則旁觀者的冷漠就會趁虛而入。
三、尊重每個人。時時把黃金三原則——感激、禮貌與尊重放在心上,掛在嘴上,你的同事或下屬才會覺得受到重視,你也才能成功扮演領導者與管理者的角色。你的團隊成員愈是互相支持,正向的結黨效應就愈能發酵,你的小組也就會益發團結。
四、創造出環境讓所有人都能發揮最高的生產力,然後就放手讓他們去幹、去闖。好的工作環境必然善用指導結構,必然提供最好的設備與工具,必然確保環境有利於團隊工作的開展。要避免資源與能量虛擲在認知轉換懲罰上,盡量避免團隊的工作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包括莫須有的官僚作風與沒必要的會議。
五、規劃進度切忌不切實際,不要期待事情都會很順利。規劃進度可以積極、可以大膽,但千萬不可以忽視潛伏的不確定性與計畫謬誤。這兩個程咬金都有本事讓你的計畫變成笑話,甚至是神話。因時、因地制宜,見機調整計畫,才是最好的計畫,多用帕金森定律去摸索方向,做出必要的取捨。
六、衡量工作的進度,藉以判斷你當下的策略有沒有成效。如果成效不彰,便可以當下改弦易轍。有效管理一項很大的迷思,就是可以省掉學習曲線。這樣的心態假定你的計畫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瑕,參與的人可以完全照本宣科,但這樣的想法與事實完全是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實際上,有效管理的內涵應該是一種學習計畫,帶有做中學的意味,亦即做到哪,學到哪,調整到哪。建議用一組精簡的關鍵表現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心法199)來持續衡量工作的表現,如果測量的讀數不盡理想,你就應該實驗新的策略。

力行上面說的這一套方法,你的團隊絕對能展現高效率;做不到上面說的,你想達成任何目標,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