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人氣podcast製作人瓦基打造夢幻工作的14個行動計畫 BY 壹團 錫屏

大概是2020年初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瓦基的閱讀前哨站部落格,還記得當時彷彿發現新大陸的那種感覺,每天閱讀他部落格上的文章,當時我最喜歡他所推薦的兩本書,分別是歐巴馬.蜜雪兒的成為這樣的我和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甚至還因此養成了晨間習慣,每天五點多起床,拉開窗簾,點一顆蠟燭,坐在沙發上靜靜的閱讀,享受寧靜的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清晨時光,也甚至可以說,我是受到瓦基的影響才入手了人生第一台電子閱讀器,所以聽到他發表新書的好消息,迫不及待馬上預購了親簽版。這本書有非常多的金句也有好幾個對我來說醍醐灌頂的觀念,值得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瓦基在書中提到他相信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稱之「自我實現預言」,即當一個人預測或期待某件事發生時,他就會產生和這個信念一致的行為,最後實現自己的預測,也就是說,他實現了自己的預言。成功的人擁有著這種讓思想穿越時空的能力,對未來先有鮮明的畫面,有計劃地邁向這個畫面,最後真的活出這樣的畫面。藉由自我實現預言,瓦基導出了他的十年願景和兩年封面故事。幫助他想像十年後、兩年後的工作和生活情境。

Q.甚麼是十年願景?
A.瓦基在書中引導我們用以下的方式思考。
首先,想像十年後的今天,你是誰?你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寫下你畫面中,你生活的模樣為何。

一邊回答自己四個問題,邊寫下自己的十年願景:
1.仔細描述你一天的生活,包含遇到誰?做甚麼事?吃甚麼?穿甚麼?盡可能詳盡描述。
2.你住在哪?住在甚麼樣的房子裡?開甚麼車?
3.你的職業是甚麼?
4.甚麼事還讓你保有熱情和感動?
對於一個人來說,長期目標不該是我以後要做甚麼工作,而是我的理想生活型態是甚麼,並依據這種生活方式來選擇或創造要做的工作。

Q.甚麼是兩年封面故事?
A.想像自己在未來兩年後,因為做了某件事而登上雜誌封面的專訪,那是發生了甚麼?我們被媒體訪談甚麼?我們到時候要講甚麼?這會是甚麼故事?你做了甚麼?你的角色是甚麼?引述並寫下這篇專訪的重點片段。

Q .要怎麼製作自己的閱讀筆記?
A.瓦基在書中也大方分享了製作閱讀筆記時,他總會先問問自己從這本書學到了甚麼?實踐之後他改變了甚麼?有甚麼是令他感興趣的?想要繼續延伸閱讀的?並在引用書中金句時,順道寫下自己對這個段落的心得。

瓦基並在書中大方的和大家分享他的子彈筆記項目:

一 、十年願景與兩年封面故事:提醒自己有一個更大願景必須以長期目標來驅動和引導自己每年每月乃至每天的生活。幫助自己勇於做夢,敢於執行。
二、年度目標:一年之內想完成的目標。瓦基分享自己每月甚至每週都會固定回來翻閱年度目標,檢視自己哪邊進步,哪邊仍需加強,然後轉移到當月目標及習慣追蹤格,持續落實到每天的生活中。
三、未來誌:安排未來每一個月的行程。藉由提前規劃行程,可以更一目了然這年度的所有重要事項。
四、月誌:規劃未來一個月的行程。先依據未來誌的規劃,在月誌左半部寫上某個日期要執行的重要任務,每週日固定回顧一次月誌,思考下周是否有需要新增或刪除的項目。月誌右半部則是條列當月重點目標,或把上個月未完成的事項轉移過來繼續執行。

我自己現在也有寫子彈筆記,和瓦基一樣,我在月誌左半部寫上某個日期要執行的重要任務,但我的右半部是寫上習慣追蹤格,方便自己持續追蹤自己想要養成或是戒掉的習慣。

五、日誌:規劃未來一天內的行程。瓦基在此分享了一套他持續用了四年的方法:每日寫下一個自我肯定,三個重點任務,三個感恩,一個檢討。

[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

瓦基在書中提到:之所以要設定長期目標,就是為了先有一個大方向,開始朝目標前進。我們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夠開始,而是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另外,不要把目標設定得太大而導致放棄,而是把目標砍半並完成。

Q.為什麼有些人自願持續去做一件事情?

A.因為他們對這件事情有興趣,除此之外,他們還明白一個道理,一百次的行動是進步的保證。於是他們從自願到自然,最後成為自律的人。

當我們做過某件事情一百次後,擁有的能力和觀點會和還沒開始做的時候截然不同,不是因為準備好才開始做,是因為做完了才變比較好。準備不會讓我們變好,只有行動才會。自律的人只是比別人更自願、自由地選擇了一百次行動所帶來的好處,不要浪費心力去強迫自己自律,而是該尋找自己發自內心真正想做的事。能夠持之以恆,動力源源不絕的人,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非常執著的信念,這種由信念驅動的動力,才是幫助我們克服萬難和提供動能的來源。

害怕自己的三分鐘熱度嗎?找出信念就好了。

[原子習慣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認為: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等於拒絕了能在這時間內完成的任何其他選項。]

瓦基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讓我耳目一新的觀念:選擇不做的事,才是最有生產力的事。他引用了近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最沒有生產力的事,就是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去做根本不該做的事。也提及他最喜愛的作家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認為:當你說「不」,你只是拒絕了一個選項;當你說「好」,等於拒絕了能在這時間內完成的任何其他選項。

我想到了自己時常答應一些事後馬上後悔的邀約,當下其實不想答應但礙於人際關係總是不好意思拒絕,看到瓦基分享上開觀念後,真的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不禁自問我之前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生產力的事情上呢?為什麼要答應了一件自己明明不想做的事情,那些寶貴的時間應該要拿去做更多自己喜愛的事情、甚至是更有生產力的事情阿。

讀過這個篇章,讓我以後面對各種邀約、要求時,都會先徹底好好思考、自問。我常覺得自己時間不夠,所以很喜歡閱讀有關時間管理的書,但現在我發現或許不是我時間管理的不好,而是我不善於拒絕,感謝瓦基讓我在這本書中學習到了這門優雅拒絕的藝術。

以下分享書中金句:

抵達下一個階段的舒適圈,才是踏出舒適圈的原因

瓦基認為所謂踏出舒適圈,是為了一個潛在的可能性,是為了要抵達下一個階段的舒適圈。而成為下一階段的我們,有可能更舒服。



把時間花在嚮往未曾活過的人生,哪怕只是一分鐘,就等同失去一分鐘的時間,去創造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時區,我們不需要處處與別人比較,而是主動且勇敢地決定自己的人生步調。

提醒自己不要去羨慕別人IG上分享的美好人生,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羨慕別人的生活上,不要輕易的讓自己失去創造自己人生的寶貴時間。



一個人該感到開心的時刻,不是當前方道路海闊天空和毫無困難的時候。而是當我們終於意識到,無論前方路途多麼艱辛,我們都不會屈服和退縮,快樂不是一路順遂的安逸,而是克服困難之後的獎賞。



當你邁出第一步,發現想像中的艱難,其實沒有那麼難。



第三任美國總統湯瑪斯.傑佛遜:當別人從我這裡得到想法,他有了指引,而我沒有損失:就像別人跟我借火點蠟燭,他有了光明,而我沒有變暗。



歐巴馬.蜜雪兒: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效勞。


我買到的剛好是自省版本的親簽版,我覺得非常符合我看完這本書的感覺,裡面真的有太多提醒我需要自我省視的想法和觀念,謝謝瓦基出版了這本書,印象中下一本讀什麼馬克專訪瓦基的那集podcast,瓦基有提到他同時在寫好幾本書,非常期待!

最後附上我的medium網址,因為看了這本書而決定要好好輸出自己的讀書心得,還不是很會寫,但,總要先開始。
https://medium.com/@emily100491/%E5%8F%AA%E5%B7%A5%E4%BD%9C-%E4%B8%8D%E4%B8%8A%E7%8F%AD%E7%9A%84%E8%87%AA%E4%B8%BB%E4%BA%BA%E7%94%9F-3ea4360b3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