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12個面向出發探詢生命的意義、自卑對人的影響,如何用正確的心態面對自卑
1.自卑感是人類文化的基礎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在健康的狀況下,自卑是能成為動力的,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在覺得自己很無知的情況下,認知到該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這種感受的出現源於人類想取得巨大的進步。
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套用在生活中,你可以怨嘆自己成績不如人,也可以化抱怨為進步的動力,我很喜歡道德經裡的一句話:「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2.優越感
每個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獨有的一種優越感,它取決於個人賦予生命的意義。阿德勒認為只要不是為了掩蓋自己病態的自卑而捏造出來的優越情節,都算是一種健康的優越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我們能做的是學著與他和平共處。
這本書是前三章會著重在個體心理學的幾個個體心理學的重要觀點還有名詞解釋,後面會偏向從各個面向例如夢境、學校、家庭的影響、犯罪的預防等等⋯每個章節都會去舉例及深度探討,閱讀完會更理解個體心理學的核心思想。
另外,這本書是新版的翻譯,後面有譯者自己整理的名詞解釋還有阿德勒編年史,翻譯上更貼近口語化,印刷上面字體也比較大,比較好閱讀~不過據說舊版的用詞會比較貼近原文,不過閱讀上可能會更吃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