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0

生死的覺醒(上):佛陀悟道的心路歷程 BY 貳團 李大樺

這是有次去拜訪小學老師時,老師推薦並且借我看的書,然而慚愧的是,它總共分上下集,我光是上集就看了三年那麼久。也要謝謝老師不計較我借書借了那麼久只希望我能看完的心意。它是一本把佛陀成道以小說的敘事方式來呈現的小說,有稍微讀過佛經的人也很輕易可以發現,裡面的敘事歷程跟佛經也是相呼應的,或許是因為小說式的寫法,使這部書讀起來不似一般的佛經或是宗教書籍讀起來那麼硬,反而讓人覺得像讀故事般輕鬆。可是不知為何,它也不是難看,也不是翻譯不好,相反的讀的過程中我不斷驚艷於翻譯深厚的文學內涵,把這本書翻得很優雅也不失其本身的莊嚴感,文辭編排得讓人非常舒服也會讓讀者收穫很多。可是之所以可以看那麼多年,是每回我看這本書時,看一看都會陷入一種超想睡覺的感覺,然後就會睡著了⋯⋯這三年的時間,每當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遂或是心理有過不去的感覺時,我就會莫名的想要拿起這本書來看,雖然每次都會睡著,但也奇異的心中的煩躁或是情緒就能消散平靜不少。我並沒有什麼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我相信老師所說的,這是一本有著很舒服與正面能量的書籍。真要說讀這本書讀出了什麼感想,我真的說不出來,但想要對於佛陀的歷程、佛教等有初步的了解的人,很推薦這本書。比如書中提到的八正道是為何而來,又何以需要三皈依,它都用很簡單又富有故事性的方式表達了。分享一個我在書中覺得特別與感覺被點到了什麼的觀點,書中有一段提到了大部分的人類不喜歡爬蟲類,特別是蛇的緣由,在於人類在遠古時期有過太多為了生存而與蛇類搏鬥的歷史,這些記憶、印象代代相傳了下來,所以我們對於蛇的恐懼是一種莫名的、無理由的,然而蛇也來自於宇宙的大意識,牠們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般好鬥與可怕。這讓我反思了我們定義善與惡的定義是否也是從某些傳承而來,好比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就是壞孩子,可是事實上是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世界上有了這種規定:父母一定得愛孩子、子女一定要孝順父母呢?善是什麼,惡又是什麼?不都是從我們自己的經驗與判斷而出來的嗎,那既然如此是否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充滿著偏見,而用這些偏見定義了自己的世界。其實自己想這些的時候想的真的有點燒腦,跟讀莊子的時候有夠像,但卻有種好像通了什麼的感覺,可要用說的表達,卻也說不清自己到底通了什麼。雖然《生死的覺醒》我看了很久,還只看完了上集,但默默的就很想要收高橋信次老師的書,不知不覺地也入手了這套以及其他系列,希望這次可以不要花三年那麼久把這些書讀完就是了。不過現在買得到的都已經不是老師借我的版本,不得不說,有光陰軌跡的舊版本還真的比新版的更有感覺,但不管如何,我想未來時不時的拿來回味,一定會有些什麼新的體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