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是屬於很少開伙的家庭,是近幾年才開始稍微有開伙,而我一個對吃東西很不感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裡有些地方,卻還是彷彿能隱隱約約的看到曾經家裡的影子。尤其是啃甘蔗那段,雖然我不是啃甘蔗的人,也不知道甘蔗還有分什麼紅蔗或白蔗,畢竟每次我爸買回家都已經是一根一根削好的甘蔗了,但我爸和我姐他們都喜歡啃甘蔗,我都覺得甘蔗很硬,咬了牙齒會斷,就不敢咬,可是每次他們兩個都在旁邊咬得很開心,所以看到他描寫甘蔗那段的時候,莫名的小時候的記憶就出來了。
感覺作者寫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回憶而已,這些字裡行間總也有一些能夠喚起我們對家裡曾經的回憶,就算很少去菜市場,但也會有去過一兩次吧?而有時候正是那少數的次數變得印象更是深刻。
作者寫粥那段描述到自己的媽媽喜歡粥裡加地瓜,我又想到了我媽很喜歡在飯裡加地瓜,但每次我只要吃一口就會哀嚎說:「媽~~怎麼又放地瓜了啦。」 我媽便會答:「地瓜營養啊,誰叫你什麼都不吃。」不過我媽會因為我的反應下次就不加了,隔了一陣子覺得我可能會忘記這回事,然後又偷偷加。
看著看著還是會覺得這本書很神奇,因為寫到了粽子環節時,我連我阿嬤的想到了。小時候住在大家庭,雖然說以現在來看真的會覺得大家庭眉角很多,可是以小孩子的觀點來看,在那個時期確實會多了很多回憶,在我印象裡,以前端午節的時候,我阿嬤真的也會把粽子串起來,當時的我也會站在旁邊看,覺得很厲害,想要學學看,可是每次包沒兩下就不知道接下來如何了,又由阿嬤幫我接手後面的,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粽子該如何包起來,而且現在家裡也不會像當時一樣弄得那麼麻煩的了,一定都是直接去買現成的。
我沒有在喝茶,但作者描寫在英國泡茶的那段時光時,我都覺得每一個步驟很有儀式感,讓我想到"喜歡你"這部電影裡,裡面的金城武對泡泡麵斤斤計較的那個畫面。
書裡對話很少,寫得都是作者的所見所聞,文字純樸,可是一字一句串聯起來都是感情,看了覺得非常的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