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家庭似乎很難和父母或是長輩討論生後的相關細節,另一半的家庭如此,幸好我生在一個還算開明的家庭中,父親曾說過,以後我的追思禮拜大家要開開心心的,花不用太多,也不需要哭哭啼啼的,母親也或多或少提過那些想法,至少不會讓我們手足無措,接下來就看兄弟姊妹間的情誼和合作了XD。
作者的媽媽算是非常有遠見的阿,對於失智外婆的照顧,除了孝順以外,更有智慧,有智慧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有智慧組織兄弟姊妹互相分擔,有智慧找幫手,雖然也是差不多算是老年人了,但處理事情更是有條不紊。
我很喜歡其中一部分關於整理的章節,「使用過的東西,蘊含著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在離開後,這些物品還能給收到的人相同的喜悅嗎?所以我們也該思考組成生活的各種物品,它們的快樂保存期限。」書中這麼說的,真是激勵自己的整理老家之路!
這本書是多篇的散文集合,缺點是可能有點鬆散,看完可能沒有太多的結論或是體悟,
但是依舊是一本帶給人溫暖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