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2

住院醫生 BY 貳團 Chi

主角是熱愛開刀,充滿自信和天賦的外科住院醫師,在人生順風順水時,手上的病人突然死亡,看似因他錯誤的醫囑造成。然而一筆醫囑真的有這麼大的殺傷力,成為壓垮病人的稻草嗎?他驚覺有加害者潛藏醫院中傷害病人。

臨床最耳熟能詳的醫學倫理之一就是Do no harm,亦即任何決定處置都以不傷害病人為原則。但由於經驗知識的限制,從業中難免會有幾次慘痛的教訓,做錯了然後從中成長。本書英文原標題是Doing harm,代表刻意加害於病人的行為。

書中不到一半就揭露兇手的身分,沒有太多解謎推理的成分,重點放在兇手和主角暗中的角力,以及主角歷經重大醫療事故的心路歷程。作者本人也是醫生,對於專業的描述都很正確,雖然有些犯案手法還是偏扯,但多數是真的可以做到的。不亂煽情也不亂演,在醫療作品裡面應該就有PR99了,真的很厲害。

作者把醫療現場描寫得如此精彩到位,過勞的日常、開刀的意識流狀態、對不可控情況的恐懼感、對家屬的複雜心情等等,會身歷其境的感受主角所感受的一切,想一直看下去。值得讚賞的還有描寫主角黑暗面的部分,醫療人員的自私與痛苦有時候很難被提及,因為不符合社會的期待,可是作者呈現了,也讓這個角色更赤裸的貼近我們。雖然結尾過於潦草倉促,但閱讀過程很享受。

看完這本書,可能會訝異在醫院裡面想故意傷害病人是很容易的事情嗎?以我的經驗,有可能是這樣沒錯。因為醫院不會預期有人這樣做(台灣好像沒有先例,但外國有著名的”死亡天使事件”),所以監視器數量有限,資訊系統沒有太多保護,大家的帳號也常借來借去開醫囑,上班很忙,不會一直注意同事的動向。這些都是真實的狀況,也就更讓故事貼近現實。

病人安全中常提及near miss,亦即錯誤發生但沒有真正造成傷害,因為整個系統裡有其他環節把這個錯誤擋下來了。通常事件發生,都是一連串的環節失誤,也就是系統性的問題。知道歸知道,身涉其中心情上還是常常走不出來。Do no harm說來容易但也不容易,人總會犯錯,認真看待並從中獲取更多價值是長久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