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 BY mihwacha

有大好前程的常春藤名校高材生麥蒂選擇用自殺結束她年僅十九歲的生命。
本書除了紀實報導麥蒂死前與憂鬱症拉扯的過程,其衍生出值得被討論的議題:
1.現代年輕人使用社群網站的文化及副作用:
在社群網站上展現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嗎?
麥蒂發佈到社群網站上的每一張照片總是經過精心挑選,讓親朋好友覺得她一切都好,即使那時離她自殺已經剩下不到幾天了。
2.網路上的聊天訊息通常沒有辦法真實表露出當下的情緒:
這點讀過後蠻有共鳴的。例如很難過、很想死的後面打個☹,或者來個白爛貓的很難過貼圖,其實一般看到這樣的訊息大多會覺得應該只是一時的抱怨、事情應該沒有這麼嚴重,而給予公式化的安慰跟問候,也許打訊息的本人早已淚流滿面情緒崩潰,但表現在網路上就只是這樣而已。表情符號很諷刺的沒有辦法完整呈現真實的表情,就只是一種很膚淺的社交工具。
由以上兩點也就不意外為何麥蒂的親友對於她的死都感到震驚跟不可置信了。
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原來事情有這麼嚴重。
書名也下的很好。麥蒂為何而跑?What made Maddy run?
不是為了她自己。而是為了父母與教練的期待。
所以沒有熱情、沒有動力。
她試圖堅定告訴教練她想退出田徑隊時,教練為挽留她而留給她的調整空間以及母親也從旁告訴她希望她再試試讓她無法繼續拒絕下去,最終使她爬上停車場樓頂,一躍而下。
看完這本書,更加確信半年前就選擇停止使用臉書是正確的抉擇。
只是用假的自己,去面對假的別人。
即使真實世界已天崩地裂,上頭仍然一片幸福與粉紅泡泡。
這樣的情況居然已經變成一種常態,想想,真是令人不寒而慄。
還有一些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態的父母,也很建議去看一下這本書。
可以看看你的期望究竟可以怎麼把孩子逼上絕路。
總之,雖然是一本看完很沉重的書,但作者想探討的議題都很符合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看完之後真的很有共鳴。
而對於麥蒂的死,說真的,看完書後就一點都不會覺得意外了。反而可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