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解憂說話術:日本最知名安寧療護醫師,教你如何撫慰他人與自己,即使痛苦也能得到幸福與力量 BY 壹團 林宗傑(大宗)

前面偏心中的感觸,如果想看書的介紹直接跳最後一段。這不是我讀的第一本書,也不是我最新讀的一本,但就是想選這本來當我分享的第一本,學心理諮商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之前總是會過渡為對方擔心,害怕對方受傷,會想阻止對方往不好的未來前進,有時對方肯接受,有時則會引發對方的反彈,後來在書中讀到兩句話,忽然好像明白了些什麼
1.安慰就像抓癢,抓到癢處對方才會舒服,抓錯地方,或抓過了頭不止會讓對方不舒服,甚至會讓對方受傷。
這個例子舉的真的很棒,抓到對方都流血了,那以後怎麼還會找你抓癢呢

2.所謂真正的能力,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即使面對某些患者什麼忙也幫不了,「與患者一起走到最後的能力,才是安寧療護必須具備的能力。 是啊,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幫對方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但我們能給他,他所需要,我們也能給的幫助

朋友失戀了,或許他們不適合,常常吵架,但他卻很想復合並因此而難過,或許對他最好的選擇,是勸他分開,放下,去找下一個,不要困在過往回憶之中,但這是他想要的嗎,何不好好聽聽他的聲音,試著去理解對方難過的原因,不帶批判的肯定他的痛苦,或許無法改變什麼,但這卻會是對他而言最大的幫助,最近也正開始在做著這樣的改變,去聽對方真正想講的話,不去打斷對方,也不應要給對方意見,肯定對方的想法,讓對方積累的情緒得以釋放,若對方希望得到一些建議,就稍微的給些方向,如果他願意聽,再適時的給予回饋,如果他還是無法接受,那也不強求,只要讓對方知道,他難過的時候自己會在,或許也就夠了,有些離題了。

這本書比較強調的是傾聽的能力,以及如何讓對方肯對你訴說的一些心態和方法,另外或許因為是安寧病房的醫生,面對了太多的無能為力,作者也提到了一些,當無法幫對方解決問題時,該如何調適,是很適合比較容易因為身旁的人苦,自己也會感到苦的人看的一本書,切入的角度跟很多療癒的書籍有些相似,卻又走出自己的特色,沒有太多的理論,更多的是一些經驗的分享,及還蠻生活貼近的比喻,是一本還算蠻好讀的一本書,對諮商或安慰別人有興趣,或是正遇到瓶頸的人,可以去書店翻來看看,或許會有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