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法國當代史學主流:從年鑑派到新史學 BY 貳團 喬夫(Juff)

此書介紹法國二十世紀以來的法國史學主流流派,並且進行分析,十九世紀「實證史學」建立歷史學的方法論,促使歷史學建立學科和科學化,與前時代的歷史哲學劃清界線,但是也產生新的問題。而依靠史料能達到「客觀」嗎?尤其是文字史料,多半根據當時的人記載,但是後世的人來看已經受到當時的人的喜好所影響,不夠全面也不夠客觀。

而這些文字記載的史料多探討政治、外交、戰爭,人物重點是國王、大臣、將領等重要人物,限制了史學領域的視野,再加上缺乏批判精神、自身的立場服務、輕忽下層階層的人對社會的重要性,受到其他社會學科的挑戰與批判。

二十世紀以後一些史學家試著改變這些問題,直至二、三十年代起,費弗爾、布洛克等人創立《經濟社會史年鑑》雜誌和成立年鑑學派,宣告新史學範型的確立和法國當代史學主流的形成。年鑑學派認為「歷史學是關於人的科學,是關於人類過去的科學。」,由於傳統史學的「敘述史學」缺乏「解釋」,年鑑學派的「問題史學」著重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回答問題,證實或是推翻假設又提出新的問題和假設,確立史學研究的方法論。

年鑑學派還提出了「總體史」的概念──真正的唯一的歷史就是全部的歷史。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集中於歷史的社會、經濟層次的研究、群體人的研究。至此開拓了經濟史、社會史等史學研究,第二代的布羅岱爾提出長時段──文化、心態、人與生態等結構;中等時段──經濟、社會、政治等結構和局勢;短時段──事件、傑出人物活動等,「歷史時間」的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是「歷史各層次結構」演進的不同節奏和不同速度。

至第三代的勒高夫等史家開創新文化史、心態史等領域,重視口述歷史、藝術品、墓碑、考古材料、建築物等非文字材料,還擴及了人們對政權、財政制度、稅收等各種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和觀念。而對於政治、軍事、外交史等領域,以社會、經濟、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去分析,補足年鑑學派過於輕忽的部分,和傳統史學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