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BY 貳團 JiaHong

當初這本書是去年公投時朋友推薦我的書單,一直以來對於哲學和道德相關的書籍、議題都很有興趣,尤其是去年1124大選綁公投更是摻雜著多少意識型態在其中,因此朋友一推薦我就馬上去圖書館預約了。

不過必須得說這本書其實很硬,主要是關於心理學、哲學、道德的背景知識不少,包括柯爾伯格等人的研究書中皆有提到,但有些地方似乎並沒有特別詳細說明,但有興趣的人讀起來會很過癮。

書中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其實也可以當作三本書來讀了,三個部分分別是:
(一)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
中心隱喻:心智一分為二,如同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騎象人的工作就是服飾大象。
(二)道德不光是傷害和公平而已
中心隱喻: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三)人類是90%的黑猩猩和10%的蜜蜂
中心隱喻: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盲目

因為礙於圖書館的借期,其實我只讀完了第一部分,因此只針對這部分做分享。

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好奇人類的「道德觀」究竟是從何而來?究竟是先天就擁有的呢,還是後天教養所形成的?而經過作者研究後發現,道德其實是「直覺先來,而策略推理後到」,也就是我們人類並沒有想像中的理性,常常是聽到某件事情後我們的腦中已經有了第一直覺加以判斷對錯或好惡。書中給了一個很具象化的比喻:「象主與騎象人」,藉此描述我們的心智對於判斷道德相關的議題時的機制,象主代表我們的心,而騎象人可能是我們的思考、理智。作者認為我們在看到事情的一瞬間其實就已經有了第一直覺的判斷,這個機制就像大象受到刺激一樣會先有反應,而騎象人的工作是跟象主溝通、服侍象主,因此才有了後續的推理判斷。

這本書的脈絡相當清楚,書中有許多作者研究時的故事和程序,一些考驗受試者的道德難題也相當有趣。此外書中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會有2-3頁不等的重點結論,可以快速複習這章節提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