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玫瑰的名字 BY 貳團 Calvin

通常每讀完一本書,

我多少會回想書名跟內容有什麼關係。

而《玫瑰的名字》,

一時真的很難和中世紀修道院、神學辯論、

死亡事件擺在一塊。



後來我才知道,這難解的書名源於古老的用語: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紀用來表明字彙含有無限力量的措辭。

例如,作者宣稱只要有「玫瑰」這個名稱,

玫瑰便是存在的,即使沒人見過玫瑰,

或者玫瑰從不曾存在過。



「可是如果你的知識並不相信獨角獸,那獨角獸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是有用的,正如韋南提被拖到豬舍後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一樣有用。

書裡的獨角獸恰像痕跡。假如痕跡是存在的,留下痕跡的物體也必然存在。

但卻和痕跡不同,你說的。



那當然。痕跡和留下痕跡的物體不一定會有相同的外形,而且那也不見得總是

由於物體的壓力留下的。有時候它會重現一件物體在我們心中留下的印象:

那是一種概念的痕跡。概念就是事物的符號,影像就是概念的符號,

一個符號的符號,但由我重塑的影像中,就含有物體的概念了。 」

//



這世界本來並無符號,人創造了符號,

為的是幫助人在萬事萬物變化莫測的現象不致迷失;

一方面符號以類括的方式簡約了世界的複雜度,

再者,符號本身與符號所類括之事物建立起聯結。



這種聯結像座橋,溝通著真實的世界與符號的世界,

符號的世界就是意義的世界,影像也是一種符號,

而人同時生活在這兩種世界間。



人的名字這種符號,

在設計最初並非是以"概念"這樣的模型去鑄造的

(除非以某些寬容的觀點來解釋),

它的目的是(期望)能正確指向某個真實世界的個人,

但作為一種符號,名字必須服從符號世界的規則,

即符號與事物間只存在聯結,而聯結並不具有指向性質。



影像,或者說人的樣子,

也可以替代名字的功能(畢竟同為符號的一種),

然而名字與樣子最大的差別或許就在於,

人的真實樣子無法抵擋時間的侵蝕,

所以相應之符號勢必會跟著變幻,

而名字沒有這種問題,

它屬於永恆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