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3

三體(II):黑暗森林 BY 貳團 Kevin

第二部封面擷取了整部作品最核心的一句「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在小說裡虛構出的宇宙社會學裡,假如一個先進文明觀測到另一個低等文明,他可以有很多選擇,但結論來說,要維持自身能永遠不被威脅,就一定只有毀滅低等文明這條路。
因為不管怎樣的接觸,帶給該低等文明的危機感容易造成技術爆炸性的飛躍,導致可能幾千幾萬年後反過來威脅該先進文明。
而就算只是觀測沒有任何接觸,留下的蛛絲馬跡也會成為長久以後反向觀測的可能性。

而還有兩個大前提,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是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這就導致如果我想要存活久一點,最好是能扼殺所有所見到的文明,以免對我文明的延續造成威脅。
這座黑暗森林裏,還在幼兒期的人類則點燃了篝火,在黑暗裡向四周大嚷。這樣比喻以後,不斷往外發送訊息暴露身份的行為,就能理解為——找死。

我覺得面壁計劃的描寫很出色,背景上是第一集結尾送來的智子已經全面監控整個地球,唯一保有秘密的只剩人類的心靈,所以聯合國決定找來四個有很高權限能自由行動的「面壁者」構思對抗三體文明的方法。
相對的,尊崇三體的反抗組織也設立了「破壁人」,彷彿推理小說一樣,讀者跟破壁人一同想方設法去破解,雖然描述過程裡因為科學比重佔太多,不是專業的人很難解謎。而且四個面壁者裡面,只有羅輯一個人做著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很明顯就可以感覺到作者正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他結局的成功。

而最後在p217左右也點出來羅輯最終的想法:向宇宙發射一道威脅的咒語。
地球跟三體文明的溝通不會暴露詳細的位置,只會讓外界知道這附近有兩個文明,但這個區域裡恆星極其多,好比在沙漠中有一粒沙子大喊「我在這」,你能聽見,但沒辦法在幾千億沙子裡找出那粒沙子。
所以他採用了圖像,定位幾十顆恆星彼此的相對位置,然後指出目標恆星,這樣可以讓該恆星被更高等擁有宇宙完整星圖的文明掌握。
而基於前述的宇宙社會學,那個高等文明必定會毀滅這個暴露位置的恆星,對於高等文明來說,毀滅一個星系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這個道理便是地球最後威脅三體文明侵略的手段。然後一路往第三集去了。

另外面壁者雷迪亞茲的想法其實就跟羅輯一樣,都是用一種一起毀滅的威脅手段逼迫三體人投降,可惜的是他侷限在核彈這個人類相對外星文明落後的技術上,即使窮盡地球資源也無法有太大發展,最後落得被自己國民唾棄死亡的悲慘下場。但在會議上他老謀深算地用一個簡單的信號發射器把全場唬得一愣一愣的,足以看出這樣出色的人面對星際存活問題都無能為力了。

在p351描述人類得知三體文明威脅後,窮兵黷武地發展科技,導致民不聊生的狀況,有一句小說中流傳許久的話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也讓我很感慨,未來人類面對瘋狂的種族存續危機時,一樣會爆發這種資源的掠奪嗎?一樣眾人會懷有對逃亡者的嫉妒與恐懼嗎?
為了人類文明存續,派出少部份人到安全卻無止盡的遠方,這究竟能否被大眾接受呢?而人選又怎麼選出呢?

人類膨脹的自信在p400開始的水滴大屠殺裡被摧毀殆盡,這一段徹底展現了過度自信的下場。
再往後延伸的,僅存的星際戰艦如果想要遠航出太陽系,三艘戰艦資源共用時根本不夠的話,該怎麼辦?
蝙蝠俠黑暗騎士裡也有類似的一段,非得毀滅對方才能生存的狀況。只是電影是美好的結局,小說裡則不是。所有戰艦的人最終都選擇:殺死對方以確保資源能掌握在自己手裡。
人在外太空是渺小的,人性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