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適合】
(1) 喜歡閱讀的朋友
(2) 想養成閱讀習慣的朋友
(3) 人生遇到瓶頸的朋友
(4) 不看書的朋友
(5) 看很多書覺得沒有用的朋友
【本書主旨】
作者柳根瑢自述如何從一個家庭破碎的飆車族混混,在軍中意外地養成閱讀習慣後,開始實踐大量拼命閱讀的習慣,然後成為一個提倡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創業家。書中仔細記錄了作者如何看書、選書、記筆記、擺書櫃、寫部落格、經營閱讀社群、拜訪書的作者及閱讀如何超級重要的種種經驗與想法。
【整理本書的3大重點】
一、 閱讀如何可以讓作者翻轉人生
作者幼時因父母離異,由爺爺奶奶帶大,後來父親與繼母將作者兩兄弟帶回家後,開始兩兄弟的悽慘童年。繼母的虐待和父親常常離家讓作者變成問題兒童,鬼混、鬥毆、飆車、入警局是家常便飯,一直到進軍中之前,完全是很亂七八糟的生活。
入伍後意外讀到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使作者為了讀完它,窮盡所有分秒的休閒時間,躲在廁所、快速吃飯和減少睡眠、快速完成工作等等,也因此開啟作者改變人生的契機。
從此以後,作者求知若渴,持續地大量閱讀,而且目標越訂越誇張,退伍後甚至可以在一年內讀完520本書,也因養成閱讀能力後,快速變成一位厲害的補習班英文老師,年收入達300萬元台幣。
作者認為,是閱讀讓他(1)學到別人/專家的經驗 (2)從什麼都不知道,變成發現世界有這麼多豐富事物 (3)因改變看世界的角度,而覺得人生越來越美好 (4)讀書帶來安心與滿足的幸福感 (5)培養自信與強化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 如何養成閱讀習慣跟閱讀肌耐力
說起來,只有3個辦法:
1. 設定讀書目標
作者認為一開始就要設定一個月要讀幾本書,然後算出一天要看幾頁,接著是把一整天可以拿來讀書的時間規劃出來,時間一到就拿出書來讀(隨時帶書在身上,推薦可用電子書),如果真的沒辦法讀,不要沮喪,隔天要持續執行。
所謂的沒有時間讀書,只是把讀書的順序排在後面,有太多例子可以證明,時間可以擠出來,或者是提早起床和出門,就算只有短短的10~30分鐘都不能放過,無謂的社交和休閒時間都可以改成拿來閱讀。一天至少都會有1小時以上的讀書時間,一週就有7小時。
2. 選好書
除了沒時間的理由,大多數人還會說不知道要讀什麼書,作者認為首先應該要選長期暢銷書。(我個人經驗是能銷售超過20年的書都是經典好書)能夠經過時間及大量讀者任可的書,必定經得起考驗。
接著,可以看看這些作家們在自己書中提到或推薦的書,因為作家看的書比一般人多,能夠被作家推薦的書通常不差,萬一真的太難或沒有幫助再捨去不讀。
在閱讀過一定數量的書後,大家一定會有自己喜歡的作家,可以鎖定這些作家的書。最後,以上講的書如果都看過了,可以注意一下當時暢銷榜、朋友推薦的書,或是在書店看到書名吸引你,都可以翻閱看看,若有興趣再仔細看完,沒興趣就捨棄不看。
3. 找到專屬自己的閱讀辦法
有人說,咖啡店的喧鬧是白噪音,有助於專心讀書。作者自己看書是無法容忍吵雜,所以每個人狀況不同,大家都可以試試看自己最喜歡、最有效率的時間和地點,使用自己喜歡的工具,總之就是要持續找尋好方法,讓讀書變成很有效率的個人習慣。
三、 如何內化與活用閱讀這件事
作者再三強調,讀完書沒有化作行動,等於沒看書,這也是書名叫一讀一行的原因,行是行動,不是指一行字的行。首先,可以在看完一本書後,挑出一段最有感觸的文字,通常都是跟現階段的自己有關係,然後反覆地感受與思考這句話,比如為什麼會很有感覺,可以做什麼事來呼應這句話,需要怎麼樣才能達到等等,直到這句話深深烙印在心裡。
看完一本書以後,可以找親友,練習用口語化的方式轉述這本書的大意給對方聽,最好有2人以上,也不要講太久,更要盡快在書看完後就練習說給別人聽,如果真的沒有勇氣,就先對鏡子自說自話。
也可以用視覺思考法(也就是所謂的心智圖),把整本書的大綱內容畫出來。作者也會將想法和心得抄寫在筆記本上,定期拿出來翻閱時再補上當下的想法在旁邊,可以比較原文、第一次心得和現在心得的差異。
最後,作者開始寫部落格、辦讀書會、寫信給作家邀請訪問,不斷地延伸對書的了解與熱情,並與其它人結合,也因此創建了韓國最大閱讀網站Awesome People。
【我的個人心得】
繼上次看完<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的日本愛書人的故事,這次<一讀一行>是韓國愛書人的故事,兩個人都靠著閱讀為基本能力,延伸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在台灣也有不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或新創事業。依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台灣是一個閱讀沙漠,但另外一方面來說,這意味著它某種程度是一片藍海,希望更多自由工作者的投入,能讓閱讀風氣更盛行,這也許是讓台灣更進步的一個重要的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