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停止學習、不再進步,不是因為到達天生能力的極限,而是因為某些原因不再練習,或者從未開始練習。
在閱讀過程中,亦可同時回顧自身的成長歷程,包含唸書學習和運動體能,發覺其實都可以用刻意練習的理論完善解釋。
從而本書的觀念讓我能更客觀的看待自己的狀況,也更願意繼續投入努力。
以下是令我特感啟發的段落:
任何人都可以進步,不過得用對方法。
發展個人心智表徵以針對表現自我監控和修正。
開始分心或覺得輕鬆好玩時,大概就代表沒有進步。
專注與投入至關重要,所以每回的訓練時間較短、但目標較清楚,是更快速培養出新技能的最佳方法。
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於加強弱點,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有效練習技能的三個重點:專注投入、意見回饋、解決問題。
比平常更用力地逼迫自己——一點點就好,不要太用力。
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
撥出固定時間並排除其他所有令你分心的事,好好練習。
找出可能干擾訓練的因素,並盡量減低影響。
照顧身體、將練習時間控制在大約一小時。
相信自己能成功。
將這條漫長的路分成一連串可達成的目標,一次聚焦一項。
技能隨著年齡增長而退步,多半是因為訓練減少或中止。
練習的質量最終對技能高低的影響更大。
避免自我應驗預言的負面作用。
重大差異:投注在獨自練習的總時數。
差異:本身察覺錯誤能力的高低。
長年的練習改變了專家腦中的神經迴路。
心智表徵較弱的人看來隨機或混亂的一堆事物,專家有能力看出其模式。
心智表徵的一項重要特色是「領域限定性」,也就是只適用於正在培養的技能。
目標練習法有定義明確的具體目標、講求專注、需要意見回饋、要求跨出舒適圈。
主要天賦其實是「人類大腦與身體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