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教你如何變得更有價值!早晚有一天,可以不再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時間 BY 壹團 黃信樺(Hugo)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升級思維模式,打造致富體質

你一定聽過「財富自由」這個概念,但你知道怎麼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嗎?

從書名判斷,會以為這是一本關於投資致富的書籍。事實上,這本書主要在指導讀者「升級思維」。更確切的說,這是一本幫你「洗腦」的書。
從現在起,請將過去你對於財富自由的成見先姑且放在一邊,準備好讓大腦接受徹底的「清洗」,讓大腦完全「淨化」。

首先,關於「財富自由」,李笑來是這樣定義的:
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以我自己從事的行業為例,服務20年後,就能擁有源源不絕的現金流,換算起來一個月能在不在職的情況下領到近4萬元,而假若我一個月的生活開銷可以至少跟這筆不在職收入打平,我就達成了「財富自由」。

認真說起來,這份工作並不輕鬆,自由度也相當低,但光是工作20年就能達成財務自由這點就很吸引人(前提是你必須挨得過這20年),也因此,我也聽聞不少能錄取名校的學生最後來選讀軍校的實例,我想或多或少也是看上國家提供這樣優渥的福利吧。

不過,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更啟發我思考一件事:是否唯有與國家簽下為期20年的合同才能打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顯然不是。尤其在世界變動更為快速的現代,最好做每件事都要準備替代方案。

⋯⋯

創造現金流的方式有許多種,市面上也有相當多的投資理財書籍有提到相關的教學,而這本書較特別的地方是從「時間」的角度切入來幫助我們理解財務自由,其商業模式可區分為三大類:

「一份時間只出售一次:打零工,從上班族到近期崛起的外送平台都算

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創作者,如寫書、錄製唱片等,可以不停地賣

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創業和投資,比如花錢聘 請員 工幫你處理雜事,你自己的時間就能用來做更具高產值的事。」

⋯⋯

[第一類商業模式:一份時間只出售一次]

幾乎大多數人出社會後,都是從第一類型展開職涯,這樣要如何優化呢?

把自己變成一個「給自己打工的人」

書中舉了作者在新東方(中國最大英語培訓機構)教書的7年經歷。雖然當時他作為一個員工,但他大量吸收與各種牛人學習的經驗,快速幫助自己提升經驗值,最重要的是他的心態儼然是以一名創業者自居,當他認真的研究、升級教材、改善課程品質,許多人都笑他傻,領一份薪水幹得這樣累做啥呢?但他自始自終都是以這樣當責的態度做事,所以他最後成了當時新東方最多人選課的老師。

⋯⋯

[第二類商業模式: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TOFEL核心詞彙21天突破》是李笑來自2003年出版的一本暢銷考用書,時隔近14年至今在中國依然相當熱銷。你可能會猜想他也許不是憑實力而是靠著機運,但寫英文教學的書何其多,尤其單字書的市場更是一片紅海市場,如果沒有特殊之處是無法殺出重圍的。他怎麼做呢?

「滿足消費者以為的剛需」

他觀察到,許多人認為學好英文就是背單字(而他從不這麼認為),這是一個「消費者以為的剛需」。於是他透過自己的統計及機率專業分析托福考題,挑出最高頻的2141個關鍵詞彙,清清楚楚告訴學生通過托福考試根本就不必背到10000字。後來他更陸續出版了「托福IBT高分作文」及「與時間做朋友」同樣為長銷之作,其背後依然是套用此邏輯。

我們姑且不談論他的書是否對托福考試很有幫助,但我不得不佩服李笑來的觀察力與敏銳度,他總是思考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而非在大家都做的一樣好的地方去殺紅見血。身為一個創作者,選對方向的重要性可能更甚於把東西做好。

還有一個重點,希望啟用此模式的人一定要時刻磨練自己的創造力,而非僅完成機械性的任務。

⋯⋯

[第三類商業模式: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這是最高級的商業模式,但其實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已經在使用。比方說,你花錢買了星巴克的咖啡,店員出售自己的時間,而你花錢買了他的時間來幫你服務。但可惜的是,他們也僅只將此作為一種消費行為,而未意識到可以作為一種個人商業模式來經營。

買書是第三類商業模式的超級應用,試想,許多書是作者一生研究精華的濃縮,而我們竟然只要花幾張百元鈔(有時甚至不到)就能購入學習,與作者思維同頻,這不是CP值很高嗎?

⋯⋯

[注意力>時間>金錢]

每個人都擁有這3項財富,但由於金錢是實體的,所以大多數人都更看重它,而極少或無法意識到無實相的時間及注意力。而這樣的順序卻與此不等式所述完全相反。

以現實面來看,時間跟金錢(除非你繼承大筆遺產,但畢竟是特例)在所有人之中的條件不會差異太大,但注意力可不一樣,它幾乎是不受先天條件的限制,愛有多少就有多少。作者給「注意力」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隨意調用且能有所產出的資源」

我們可以如何來善用這個不等式呢?在這個條件下,金錢最便宜,所以如果能用它來省時間甚至是保證注意力不被分散,就會是一筆極其划算的交易。

我從以前就無法理解為何有人願意耗費大半天時間大排長龍只為了獲得一個免費或特價的產品。
數年前,我家附近開了一家星巴克,其開幕之日打著買一送一的活動,許多人因此一大早店門都還沒開就在外邊排起長長的隊伍來,貌似從沒喝過星巴克似的。

我心想,就算星巴克今天要送我喝我也不會去排,假設一杯咖啡算150元好了,你要排一小時以上才排得到,你倒不如去路邊發傳單,搞不好領到的時薪還比較高,還能再讓你多買兩杯。而星巴克竟然只用成本不到法定最低工資的一杯咖啡就說服你站在店門口當他的廣告看板?

另外書中也提到了作者的自身經驗,充分展現他的智慧。他結婚20年從不跟老婆吵假。他怎麼做到的?花時間陪老婆,她心情好了自然不會跟你吵架,你因此獲得更多注意力。人在情緒上時注意力實在是難以集中,為了爭個輸贏卻喪失了寶貴的注意力,實在是得不償失。

⋯⋯

[元認知能力]

即你能認知到你的認知,這個能力決定一個人是否有機會成長,其實就在說明「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一個人唯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思考如何進步與改善。但可怕的是許多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還誤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見《知識的假象》),如果你能熟稔元認知能力的使用,已經勝過無數人。

科學也已經證實大腦皮質表面有很多溝回,溝回的多寡決定了大腦皮層表面積的大小,而其表面積的大小與智商有很大的關聯。

⋯⋯

[什麼是落後?]

從小的教育體制框架了我們對於落後的想像,過去我們總認為不及格才是落後,但根據80/20法則,只要不是排在前20%,就是落後了,而在21世紀的當代,只要擠不進前1%都是落後。

何以這麼說?試想,這個時代人手一 支手機,基本上使用者能從網路獲得資訊量都相當多,尤其今天即使你的朋友出國旅遊,他也能輕易透過網路直撥跟數以百計的臉友分享他的生活,你們不再是分隔兩個世界的人類,因此你很難不去注意到。又當每個人都能輕易從網路線上課程獲得學習技能的資源,個體間的差距將拉得更近,這意味著即使只是1%的差距都是顯著的落後了!

⋯⋯⋯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

同樣引用作者在新東方教學的經驗,他雖然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英文補教名師,但他的發音其實並不好,專業也不如其他老師強。他能勝出的關鍵,便在於運用多維度打造競爭力。

「在單個維度上,比的是長度
在兩個維度上,比的是面積
在三個維度上,比的是體積」

別人只靠一個專業雖然能到90分,但他三個維度各20分,這樣加乘就高達8000分。這邊的概念與我先前讀過的《躍遷》提到的教師之輪完全如出一徹,可見牛人的思維真的不同於普通人,並且牛人的心法也完全相通。

每次跨界都是給自己拓展一個新的維度。
《梅迪奇效應》這本書提出多樣性會促進創新,並產生思想爆炸,作者剛好也提倡這樣的理念。跨界會帶給個體產生幾何幾別的成長,而非只進步一點點。

我實在很難想像在這個時代只具備一個技能要如何能夠生存?過去的人可以只會耕田一項技能就足以過一輩子,但現代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田能讓你耕作了。時代的變遷是如此飛速,兩百年前的人類如果穿越時空到1950年代來,看到一個方正的箱子(電視)竟然裡頭「裝著人」,肯定會嚇傻,如果他又「不幸」穿越到了現代,看到街上無數人把玩著一台小玩意兒(手機),結果近看不得了,竟然是在跟另一個國度的人類「面對面交談」,他肯定當場暈倒。這個世界已不是線性而是呈指數型變化,我們還奢望用「一招走遍江湖」嗎?這樣難道不就像200年前的人類誤闖現代一般危險而且可笑嗎?

⋯⋯

[個人心得]

這本通往《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扎實地體現了作者的博學與洞見,有許多時候,我貌似在讀一個常見的觀念,但作者總能以犀利又清晰的筆鋒帶領我領略箇中滋味。我堅信能達到這樣厲害的程度絕非三天兩頭的功夫就能成熟,我也能感受到他必定是實踐了這些觀念與理論到反射動作的程度,才能自然且真誠地分享。

所謂的「牛人」,不見得會是最努力的人,但他鐵定是能把局摸得最透的一位。在努力之前,不仿先確認方位再行動,否則方位搞錯了,越努力離目標越遙遠,這簡直比你不努力還可怕。

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一個有大腦的類來說,真的相當必要,習慣不思考到最後會讓自己落到如同待宰的牲畜一般的下場,怎麼死的都不曉得,還大聲嚷嚷自己怎麼這麼倒楣。

這本書我極力推薦給所有人,不管你想不想達成財富自由,但你總是會需要習得一種更清晰的思考方式,而這本《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是答案。

https://medium.com/@huangsinhua/%E9%80%9A%E5%BE%80%E8%B2%A1%E5%AF%8C%E8%87%AA%E7%94%B1%E4%B9%8B%E8%B7%AF-a281b672a586?sk=27fa57e1753436326b330a444121fa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