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金錢整理:只要收拾存摺、冰箱和另一半,錢會自然流向你 BY 壹團 yuchen

這是我接觸斷捨離概念的第一本書,雖然他寫的是關於理財,但實行過斷捨離後就能理解這樣的財務整理正是全面且有方向的斷捨離策略,但這本是偏大方向的,細節的住家整理建議還是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和時尚斷捨離。大概兩年前看過這本後我開始學著調整,前陣子離職後將物質全面的斷捨離一次後又再次做了複習。
我自己對於斷捨離的體會是—不是將所有的物質慾望斷掉,而是”有意識的生活”。有意識的去注意自己的所有行為然後調整行為,很實際的做法就是這本書的財務整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的財務健康關鍵不在收入多少,而是支出去了哪裡,沒有意識的消費行為會造成許多的浪費甚至是債務,因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說明整理好七個項目就能夠做好理財,個人覺得非常實用
1. 皮夾:皮夾反映你的心
-不放提款卡,因為要有意識的安排支出,所以安排為一個月只能提款兩次
-只放一張信用卡,不濫用分期付款,因為那樣其實是在預支未來的支出,但可以挑一張善用其消費回饋
-商店會員卡只放三張,一個類型的商店只放一張,將自己的消費都改到固定店家,像我現在賣場固定只去家樂福,美妝固定只去小屈、寶雅,書局固定只去墊腳石,這樣不僅可以確實的累積固定店家的回饋點數,二來也不會因為去太多店做了過多沒有必要的消費
2. 存摺:一人一本就好
-太多本存摺會讓人對自己的金錢流動方向混亂,固定只使用一本更好管理也省掉很多心力,但這點的實際執行面有點困難,因為像我公司的薪資帳戶跟信用卡及學貸都不同間,所以我最少還是需要用到三本存摺,但我的作法是只用薪資帳戶,然後在發薪日十直接轉帳到信用卡跟學貸的扣款帳戶。
3. 冰箱:透過一周採買清單減少伙食費
-一個家庭的冰箱完全可以觀察到財務有多少的浪費,我們家的冰箱以前就時常被塞得滿滿的,所以很多東西很不好找,常常我去翻翻冰箱時就很可能發現壞掉甚至過期的食物,作者教利用列清單的方式一周只採買一次,有計畫地去安排三餐,更有意識去注意家裡冰箱內有多少的食物,我們家控制伙食費一年下來的改變是,伙食費不再爆表,以前冰箱常常滿到爆,現在可以看到週期,一周快結束時冰箱會空很多,再來現在剩飯菜的量比以前少很多,像這次過年拜拜的料理大概到初二就吃完了,初三就開始做新菜,這樣的營養攝取也比較健康。
4. 記事本:寫下三件事就存得了錢。
-把預定行程跟花費寫在記事本,和一般的記帳相反,作者教的是先寫下預計得花費,目的是讓每一筆消費都是有計畫的,不再做無計畫的消費
-在星期天寫下錢包餘額,這樣會更有意識地去檢核自己是不是有不必要的消費產生,並且依照餘額去調整後面的消費計畫
-把沒有打開皮夾的日子做記號,皮夾減少打開,很自然地就減少了支出,在看這本書錢我每天的早餐都是去便利商店購買,其中特別固定會吃茶葉蛋配豆漿,看完這本書後我改為每周去賣場買一桶豆漿,光豆漿的支出就從一週一罐紙盒20*5=100變成一桶兩公升57 ,茶葉蛋也改為自己蒸水煮蛋,支出直接減少一半。
5. 負債:七天內一口氣整理好
-誠實地去統計自己所有的債務,不再做循環分期,然後尋求轉貸,就算是減少1%的利息也是很可觀的,特別是那些車貸、房貸,一定要主動協商,主動協商才有機會去提早解決債務、甚至降低負債金額,就像信用破產就是想辦法去協商,真的協商失敗至少還有申請更生這條路,關鍵就是不要放著不管,放著不管付出的代價就是愈來愈窮,怎麼省錢都比不上去協商、轉貸降低利息更有用。
6. 住家:愈住愈有錢的三法則
一個家的樣貌就可以看出這個家的財務狀態跟成員的心理狀態,調整一個人的腦袋跟心裡最快速的方式就是讓它全面的整理自己的家。ˋ
-客廳地板不要放東西,以我自己整理的經驗是所有的地板都不要堆放東西,空間是給人住的不是給東西住的,再來若東西多到得堆在地板就可見東西真的太多了,擁有太多物質表示沒有辦法好好的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所有物質,這樣也就造成了很多浪費。
-廚房裡餐具一人一組,非常實用但普通華人家庭很難施行的方法,一人一組就會更珍惜的使用,也不占用空間,但廚房往往是媽媽跟阿嬤的地盤,所以像我們家我就無法去動到廚房,不然我小命不保。
-衣櫃內的衣服買一件就丟一件,斷捨離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汰換物品,有出才可以進,不僅控管數量也可以確保一定的流行性和品質狀態,且只買會馬上穿的衣服,衣服的CP值不在價格,而在一個季節內穿了多少次,買一件品質比較好但價格比較高的勝過買很多件很便宜但質感不好洗沒幾次就脫線的。
7. 另一伴:搞清楚他花錢的原因是什麼?
伴侶不是敵人,而是一起達成理想生活的夥伴,所以當對方有很多無法理解的支出消費時反而是要去探究原因,去問他為什麼,這其實有些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概念,比起吵架,先理解彼此的價值觀,關係不緊張了才有辦法一起討論,成為一起努力完成理想生活的夥伴,但這箇中的細節方法就需要再學習更多其他的知識跟方法來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