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數據百閱》的書籍設計很吸睛,採雙書封、對倒的黑白設計,分別與讀者分享50件台灣正在進步或是令人擔憂的事,透過圖表開啟對話,引導思考100個關於台灣的重要議題。
會打破一些你本來以為理所當然的現象,如「器官捐贈」,我本來以為全世界都是所謂「選擇同意制,即捐贈者身前須簽署同意書,醫療人員才會執行器捐。但看來書才發現原來有些國家是「推定同意制」(像是西班牙、新加坡等政府將器官視為公共財,除非死者身前表示反對,否則即視為同意捐贈),這是根本是我當天的豆知識。
讀這本書可以獲得一些不同領域(包含健康疾病、自然、文化、教育、經濟發展、居住條件、公共安全、國際關係、社會照顧等)的小知識,是本讀起來沒甚麼負擔,但還滿有收穫書,透過數據看見問題,大範圍的觀察台灣近20年來的社會現象。
有些數據,再加上撰寫的方式,也會引導你去做正反面的思考,像是他們在台灣正在進步的單元中提到「勞動權利意識提升,勞資爭議件數顯著增加」,雖然是「爭議事件增加」但其實是往好的面向發展;而台灣令人擔心的50健市則有說到「健康平均餘命的成長跟不上平均壽命」,如果想要透過閱讀訓練思辨能力,這是一本不錯的選擇。
但更進一步值得思考的是,本書雖然找了大量專家學者來審訂,但許多數據來源還是依靠政府機關,數據的正確性跟時效性,都是需要我們經過討論再來選擇對數據的判斷跟行動的,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