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atcher in the Rye
對於《麥田捕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書評是(也記不太清楚了,應該是類似的意思):「我想走上去用力搖晃霍爾頓的肩膀,跟他說:『快點!長大!』」
高中第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在日記裡面寫了:「我感覺腦子裡面也住進了一位霍爾頓老兄,在日常情景中時不時浮上來呸個一句『我都快吐出來了』。」現在的我重訪舊地,還是能夠理解,甚至也稍微認同主角的價值觀,但少了一些以前的憤世嫉俗(?),腦中的那個霍爾頓已經搬走了,到我不知道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會讓人有點尷尬癌發作,例如霍爾頓在問老同學關於他女友的事、同學不停叫他成熟一點的段落,我一邊讀,一邊一直希望這段對話能快點結束。
個人認為社會化──磨去尖銳的邊角、變得符合眾人的期待、更能擔當責任、更為人著想等等──是大多數人一生中必然經過的歷程,差別只在最終社會化的程度大小,還有轉變過程的困難程度(其中也包含本人有多排斥這樣的改變)。過了這幾年,我除了學習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互動方式(雖然對我來說還是很困難),也發現自己有多害怕不被人接納──也許因為這些恐懼和不安,我也變成了霍爾頓,或甚至是現實中認識的人口中虛偽的人。
這就來了一個其他人也問過的問題:不在那個心情就放棄原本的計劃、痛恨受規範制約(他的室友形容為「什麼事都不按規矩來」),抗拒成長又想要成長,崇尚真實、厭惡世俗,卻已經一隻腳伸入其中的霍爾頓,當他長大成人,會變成什麼樣子?是像霍爾頓的老師說得一樣墜落,變得討厭周遭任何展現出一點造作樣子的人,還是最終依然逃不了與社會同流?他能繼續保留多少真誠的童心?這也是我正在尋求的:在這個同年齡人都已經或正在獨立的時候,我想我最想要知道的,就是如何才能在這個世界站穩自己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