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登回憶錄
金.戈登(Kim Gordon)是樂團音速青年(Sonic Youth)的主唱,這支1981年成立到2011年解散的樂團影響力雖然不若同期車庫搖滾(grunge)的超脫樂團來得大,卻也因為他們的不做作(相信我,看過Kurt Cobain的傳記就知道)、不被光鮮亮樂的娛樂圈影響,培養了一批死忠支持者。
同樣是樂團中的女性、主唱,很多人會把《樂隊女孩》這本書跟Patti Smith的《只是孩子》作比較,而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樣兩本書都發生在藝術大城紐約,《只》是在有垮世代,充滿政治、社會色彩的70年代;《樂》則是回歸藝術、音樂,且人們有大把鈔票享受的80年代。《只》是浪漫而與現實有點距離的,而《樂》平實到有時和你我生活並無不同。
她作為樂團主唱,一樣要煩惱日常,像是育兒、打掃、煮飯;作為妻子要面對同樣是樂團團員,也是自己先生的外遇。作為超脫樂團的歌迷,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最喜歡的地方無非是作者回憶和超脫樂團主唱的互動,以及她記憶中柯本的脆弱;但第二次閱讀時,更喜歡她不矯揉造作,不去掩飾也不過度批評柯本的妻子柯妮·洛芙(Courtney Love)。
這本書既然叫樂隊「女」孩(Girl in a Band),戈登也提到女性的辛苦之處,以及,她怎麼在不逢迎潮流下,漸漸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特色。
「一般來說,女人是不能粗暴的。就像『藝術』與『技術』之間那條著名的分界線:藝術、瘋狂、突破界限,這是男人的勾當;而技術、控制與精巧則是女人的工作。從文化上而言,我們不允許女人那麼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因為那樣很可怕。對於這樣的女人,我們不是回避她們,就是把她們視為瘋子。用力過猛、過於強硬的女歌手,往往難以持久。……但是要做一個突破界限的女歌手,意味著你得呈現自己不那麼性感的一面。」(第163頁)
即使音速青年的音樂就像戈登自己說的那樣「混亂、不和諧」,但也因為他們的音樂就像戈登這本《樂》一樣,忠於自我、不加以修飾,才能與讀者和閱聽者產生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