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2012年的書,但已點出從2016年美國大選後的火紅字眼"同溫層"的概念.網路巨擘google,amazon,facebook為了黏住用戶,不約而同走向"客製化".然而,這也限縮了人們的視野.在搜尋引擎使用相同的關鍵字"氣候變遷",在一般民眾/環保團體/石油組織所看到的結果可能南轅北扯/在facebook的可能只看到類似的觀點文章/在amozon,netfix看到的推薦影片書目也類似個人的過去喜好. "資訊提供者精選適合讀者的內容"的做法看似貼心,但也無形中加重了同溫層效應.
就如作者所提醒的"沒有龐大的基因庫, 物種早就滅絕; 如果沒有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統早就瓦解; 如果沒有階級流動, 社會難以維續". 身處網路環境,偶爾不妨叮嚀一下自己:我為什麼會看到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