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BY 壹團 悅寧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本464頁名符其實的「磚頭書」:你拿起這本書撫摸上它的書背,就會面露難色的放回書架;放回去的動作,並不是你所想的「我看不完」,而是「我不想面對」。

一本書通常吸引人的是書封與書名,書名會反映人心的渴望,你不是「也許」該找人聊聊,而是「真的」想找人聊聊,你有多久沒到教堂告解?你有多久沒和朋友去喝下午茶了?你有多久沒和神秘嘉賓透露私事?

你習慣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呢?你知道長期累積負面情緒會影響課業與工作表現的,你的心只有一丁點大,它沒辦法塞滿垃圾、超載廢物的;所以別忍了,該休息的時候得休,該發洩的時候得發。
====================

親愛的你:

我好像還沒跟你說過,過去我有尋求諮商一段時間,我十分認同作者的一句話,沒什麼事比脫離痛苦更讓人渴望。那時候的我渴望脫離死亡的輪迴,你知道嗎?曾經我對死亡的執念根深蒂固,不論我到哪裡,死亡的陰影總是如影隨形。

其實諮商時的我,也沒有放棄照顧別人的念頭:我不能把諮商師當速食,「什麼只要單點就好,不要套餐」,我要找處「放生」自己的恐懼,但是不要把恐懼的壓力帶給別人,我試著不要成為諮商師的「負擔」,可是我這麼做是讓自己武裝得更全面,以至於後來迷失了自己。

停止諮商的我換了傾訴的對象,我的好閨蜜總是聽著我把自己的故事一股腦倒出來,她從沒在我身上運用什麼輔導技巧,她的方式意外間讓我放下戒心:我不再想著今天說完,就要讓自己「好起來」。

我曾多次詢問閨蜜,妳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我很煩?妳會不會覺得我老是找妳抱怨相同的事情?妳會不會覺得我都在情緒迴圈裡不願走出來?閨蜜說,不會,我從沒覺得妳不好,妳就是妳,聽妳說故事、聽妳難過發洩,我也能正視自己的懦弱。

妳很勇敢,願意面對自己的心魔,閨蜜羨慕地說。說實話,我狀態不好的時候,我只會想著如何解放自己,我不想深思自己的文字或故事會如何影響別人,別人看了、聽了好不好,那都不是我要承接的。

我擅長說話和寫作,我運用兩者逃離自己的痛苦,我告訴自己,這麼做下去,自己就會比上次更進步、更健康。聊天不是為了結束痛苦,也不是從此關掉感覺,人是無法失去情緒的,失去痛苦的情緒,你也會丟失快樂的權利。

在歷經痛苦的之後,我明白每一個歡笑、每一次美好,都會比從前精彩十倍,所以我接受了痛苦,選擇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