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性不好,如果看過的書沒有顛覆我的既有認知,很快就會忘記,跟沒讀過一樣。因此我想要開始學著記錄。而這本書是在youtube上無意間看到的。是一位說書youtuber推薦。
書中一開始就點出我的問題。作者把閱讀分為「欣賞性閱讀」和「功利性閱讀」,前者就是看個熱鬧,看個大概,看完就忘了。真正有效率的閱讀,還是要有些功利心的。為什麼要讀它,它好在哪,帶給你什麼?正因如此,寫作就來的特別重要。「因為只有輸出,才是最好的輸入」。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今天你要將這本書的內容看完後告訴另一個人,那你一定記的特別扎實。
本書前面的篇幅主要論述寫作所帶來的好處和困難點,以及教導該如何調適心態解決瓶頸。讀到這邊我自己思考,既然如此,說寫作會不會太有壓迫感,若換個方式,就是記錄人生,寫寫感觸,用簡單的方式重複做,就好。
結果下一章直接解開我的疑惑,作者把寫作主題內容依據兩個面向劃分,一是對象,二是目的性。而對象分為三類,一是自己(日記、筆記)、二為特定的人(企劃、專案、寫信)、三是不特定的人(不確定有誰會看)。此外,也將目的性區分為自我表達(紓壓情緒)以及影響他人(說服觀點)。
接下來的內容就專攻在教導人們如何寫出吸引人的好文章,包括了要去注意聽讀者想要表達什麼、人性中共同的主題、人們生活中經歷裡共同的話題,來引發共鳴等等。
總結來說,雖然這本書不是我一開始設定的該如何有條理式的記錄,但也算打開了我對於網路創作者的思維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