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已是挺會丟東西的人了。不過看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後,總算下定決心把歷年畢冊中與自己有關的黑歷史撕下保存,其餘的就讓回收車載走吧。
原則篇:
• 丟掉物品基本順序:衣服(含包包﹑鞋子)→書籍﹑文具﹑小東西→紀念品。切忌在丟東西前,就投向「收納絕招」的懷抱。
• 對丟不下手的東西說謝謝:
如果在買下這件衣服的那一瞬間曾經讓你心動,那它就完成了一項任務了,就是賦予你「買下那一瞬間的感動」。如果結果是讓你之後不會再買同樣的衣服,這表示「這種衣服原來不適合自己」,是這件衣服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如此,對它說一聲「謝謝你在我買下你的那一刻讓我感到心動」「謝謝你告訴我自己不適合什麼衣服」,然後再丟掉就好。
每樣東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務,並非所有衣服都是因為要被完全穿壞,才來到你身邊。
• 是「對過去的執著」還是「對未來的不安」:
如果深入追究就會發現,無法丟東西的原因其實只有兩個,那就是「對過去的執著」與「對未來的不安」。
掌握「自己擁有物品的傾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往往代表自己生命力的價值觀。擁有什麼東西,就等於是你的生活態度。
被「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不安」困住時,也就是無法丟東西的時候,通常就是一種看不清「現在對自己而言什麼是必要的?如果擁有什麼,就可以獲得滿足?自己在追求什麼?」的狀態。
• 相信心動的感覺,人生將會有戲劇性的變化:
霸占著大量的東西不丟,並不代表就是愛惜物品。恰恰相反,透過減量到自己能夠確實掌握﹑面對的程度,物品與你的關係才會充滿生命力。
衣物篇:
• 一定要把所有衣服從收納空間拿出來﹑堆在地上,然後一件件拿在手上,觸摸之後再做判斷是否丟棄。
• 家居服:萬萬不可因為丟掉可惜,就當家居服
把不讓人心動的外出服當作家居服這個想法,似乎有點奇怪。在家裡的時間一樣是生活,不管是否有來自他人的眼光,但時間的價值沒有不同。家居服並不是要給別人看的,但你不覺得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換上最讓自己心動的家居服,提升自我形象嗎?
• 「折疊收納法」可以解決收納空間的問題。「直立」是收納最基本的原則。其實衣服的皺摺之所以顯眼,並不是因為折疊次數的多寡,而是取決於被壓到的折痕深淺。正確的折衣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折好時必須變成一個光滑簡單的長方形」。
• 完美維持「吊掛收納」的獨門絕招就是,把衣服按「往右上方」的排列方式來吊掛。如果以類別來說的話,面對衣櫃由左至右要按大衣→洋裝→夾克→褲子→裙子→襯衫的順序來掛衣服。這是基本的排列方式,但請按自己的感覺,營造出整體「往右上方」的平衡。然後每個類別中,也要分別以「往右上方」的順序來排列。
類似原則的運用,若是收納於抽屜之中,則是在抽屜前方靠近自己的部分擺放顏色較淺的衣服,越往深處顏色就越深。
襪子篇:襪子或絲襪都不可以綁起來
書籍篇:
• 還沒看的書總有一天會讀,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時效是書籍最重要的元素,與它相遇時就是該讀它的時機。
• 把書櫃放進衣櫃裡,可以說是最經典的招數。
包包篇:
• 包包請「每天都清空」。不必擔心,只要設一個「每天隨身攜帶物品」的專區就可以了。
紀念品篇:千萬不可把老家當作紀念品的避難所
照片篇:比起過去的回憶,不如愛惜現在的自己
• 我們都活在現在,不管過去多麼閃耀輝煌,人都無法活在過去,所以當下的心動才是最重要的事。空間的使用不該是為了過去的自己,而應該是為了將來的自己。
文件篇:「把文件全部丟掉」也沒問題
• 文件整理法分為兩大類,保存或是待辦。除了「現在正在使用」「近期內都會需要」「需要一直保管」的文件,全部丟掉吧。
• 首先待辦,不妨做一個用來裝這類文件的「待辦專區」吧。重點是這個專區只能有一個,而且絕對不能分散各處。推薦的方法是,用一個可以把文件直立放入的直立型收納盒來當待辦區,把待辦文件全數放入,不需分類。
• 至於保存,則按使用頻率再分成兩類。一種是使用頻率低,一種是使用頻率高。
使用頻率低的,用最普通的L型資料夾收在一起就好。使用頻率高的,譬如雜誌簡報﹑研討會的摘要等,自己會時常想要拿出來看的文件,適合用資料簿來收納。其實整理文件的關鍵,可說取決於如何減少這一類(指保存-使用頻率高)的文件。
• 總結來說,文件分為待辦﹑保存(契約書) ﹑保存(契約書之外)三種。重點在於,每一類都要分別用一個盒子或資料夾統一收納,而刻意不按文件的內容來分類。換言之,可以使用的盒子或資料夾最多只有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