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出各種美國人虛偽或愚蠢的想法行為,一開始覺得很有意思,看到後來覺得作者也太嚴格了,幾乎生活周遭都沒有讓他滿意的事,不過確實有不少行為在台灣也觀察得到.
我消費故我在: 無限的提倡消費,彷彿不花錢買點東西買點服務就渾身不對勁,就算買不起名錶名車,也要常常上名牌餐廳,一年出國個幾次來刷刷存在感. 這樣的結果就是花錢帶來的滿足越來越短暫,然後當你沒錢的時候就像天要塌下來了
縮寫: 原本應該是要節省溝通時間所以出現縮寫,‘台北車站”簡稱”北車”這我可以理解,”CP”這是怎麼回事兒? 跟couple一樣都是兩個音節然後遇到人家不懂還要解釋一遍,這樣比較潮?
用語言複雜度來增加份量: 就是用稍微罕見一點的生難字來替換日常用語,這讓我想到大學時候,”弔詭”這字突然變成流行用語,任何關於”詭異””懸疑”矛盾”都會有人用這最潮的”弔詭”取代之,真是聽一次心裡白眼翻一次
網紅: 看著當初因為很有個性很敢言的網紅,成名之後代言手遊,跳著可笑的舞,是不是在提醒大家,賺錢才是最終目的,其他都是手段都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