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阿拉搜!韓國:從韓劇看韓國人生活大小事 BY 貳團 Tiffany

顧名思義作者選出幾部高人氣的韓劇,以劇中現象作為楔子深入解說韓國文化,諸如人際互動、戀愛婚姻觀念、社會現況、飲食文化等。不過由於這本書出版的時間比較早(2013年),作者舉出的例子大多是比較之前的韓劇,因為有很多沒看過,針對這部份我個人共鳴稍嫌薄弱。至今又過了7年,推測韓國現今可能與書中講述的現象略有出入,不過仍能大致窺視個一二。另外由於本書作者為日本人,故時不時會帶入日本的觀點闡述,身為台灣讀者的樂趣(優勢?)就是能更進一步知曉台日韓三地文化的特別之處,同樣都受過儒家思想的洗禮,卻在經年累月的演化中形塑了這麼多的差異。
書中舉「我叫金三順」的片段作為例子解釋韓國受儒教人倫規範的影響深入骨髓,非常強調孝道及長幼尊卑的概念,此與日本文化較為雷同。劇中男主角去三順家請求三順媽媽允許他們結婚時就雙腳下跪行了大禮;以及三順進新公司自介時被逼問年紀,否則大家不知道該怎麼使用稱呼或是否該用敬語說話等,都是韓國將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的案例。
附帶一提,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亦有解釋金三順這個名字為何俗氣。三順與日本人一郎、二郎的取名方式類似,意思為排行第三的女兒,並有不想再生女兒的含義,以台灣的角度來看就像是招弟的意思(我自己說的)。再加上金為韓國第一大姓,約佔人口比例兩成(日本有30萬種姓氏,韓國僅有300多種),更讓金三順成為韓國人眼中俗氣到不行的名字。回頭想想,這邏輯跟日本台灣舊時代的取名模式根本大同小異。
針對日韓文化極度迥異之處,作者提出韓國人不在乎近距離身體接觸,熟識的人甚至內褲牙刷都可共用,交情甚篤的男性友人間甚至會彼此餵食,超乎台灣/日本人的想像。另外韓國是講求自我意見應該在人前清楚表達的社會,因此「辯論補習班」應運而生,自小訓練在人群面前大方侃侃而談的習慣。看在謹慎寡言、講話輕聲細語的日本人眼裡,覺得韓國人常有激烈爭吵,但其實韓國人只是彼此陳述觀點而已,雖然大聲說話,但事情往往沒有表面那麼嚴重。
諸如此類作者講述了不少有趣的文化差異,並適時穿插韓劇劇情及日韓社會現象類比,整本書讀下來十分有趣。沒有看過作者舉例的那幾部韓劇也沒有閱讀障礙,可以當作了解韓國文化的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