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所謂「路上觀察學」蔚為流行,幾乎是當代的顯學了。這本可愛的小書,就是路上觀察學的實際應用版。
「我們的路上觀察學,是試著從街市上的道具、使用材質、解決問題的辦法,去了解街市裡每個平凡小人物的不凡之處,這些都是在背後滋養我們的養分,只要用心去創造、去觀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也有值得細細觀看,慢慢感受的價值。」
這也讓我想起幾年前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短文——有人問一對老夫妻:「維持65年婚姻的秘訣是什麼?」
老婆婆回答:「我們那個時代教育我們,東西壞了需要修理,而不是把它丟掉。」
雖然當時下的最後註解是愛情觀,但似乎套在這本書也可以。「東西壞了,換個方式使用!」
前世或許是酒瓶、或許是漏斗、破洞的鋁盤,甚至是通常被當作垃圾,隨手就丟掉的泡棉,都可以轉生成五花八門爭奇鬥艷的燈罩。沒有不可以,只有沒想到!
但也不單單是廢物再利用這麼簡單。水果攤和豬肉攤的照明需求天差地別,庶民哲學是時間和實務的積累。
在旁人眼中喜歡蒐集各種垃圾的我,看到這本書簡直英雄惜英雄。舉凡奇形怪狀的瓶罐,各類精緻可愛的紙盒,總是捨不得丟,現在有更充足的理由,都只是還沒有想到再怎麼用而已。
台式美學,從日常開始。一起重新發現「無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