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個標題,覺得自己是高危險群……我月薪沒有5萬啊!!!
把《窮人的經濟學》的內容拿來跟這本書對照,失去所有安全網絡根本是很容易的事情。
仔細想想現在還在聯絡、可以求助的人有多少呢?他們有沒有需要我幫助的時候?保險、年金等等的制度可以讓自己的開銷足夠嗎?只要一不小心生病或意外,就能輕易從普通人變成貧窮的人。
即便是社會救助制度,台灣的低收入戶申請資格到底是容易還是困難?總是聽說有誰透過甚麼方法,明明很有錢卻還是使用了資源,也有人明明很貧窮卻因為名下有財產所以無法申請?思考自己獨自老去的光景……需要1000萬才能安心老去的話,真的可以做到嗎?
貧窮是社會整體制度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各種財富自由、投資理財的書是否一定程度反映了自己心裡的恐慌?台灣已是高齡社會,正往超高齡社會邁進……思考自己跟整個社會的未來,該如何是好……
https://www.crew.com.tw/2018/taiwan-turned-aged-society-march-2018/
吸取下流老人鮮血的「貧困產業」:以貧困階層為目標,並非助其脫離貧窮,而是讓貧窮變得根深柢固的生意。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35096
這個新聞讓我驚覺……原來就在我們身邊,有著這樣的事情存在……
節錄句子:
1. 也許是因為太恐怖了,所以大家下意識地移開視線。
2. 下流老人的具體指標:失去所有安全網絡的狀態。
a. 收入極低
b. 沒有足夠的存款
c. 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社會性孤立)
3. 負面影響:
a. 父母世代和子女世代一同崩垮
b. 價值觀的崩解
c. 年輕世代的消費低迷
d. 加速少子化
4. 從「普通」轉變為「貧窮」的典型模式:
a. 因為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
b. 無法入住高齡者照護設施
c. 子女因為工作貧窮或身為繭居族而依靠父母
d. 不斷增加的熟年離婚
e. 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有可依賴的家人
5. 被「努力論」、「責任在己論」謀殺的那一天
6. 處於窮困狀態的高齡者是「安靜的」。
7. 不被告知就無法伸出援手的制度設計。
8. 在日本,依賴他人和制度稱為「任性」,社會上都將之視為罪惡。
9. 制度疲乏與束手無策造成的下流老人:
a. 收入面不完善:以家人扶持為前提的年金制度的崩壞
b. 存款、資產面不足:下跌的薪水和上漲的物價
c. 醫療不足:醫療難民造成孤獨死
d. 介護保險不足:無法拯救下流老人的福利制度和照護經理人
e. 住宅不足:失去住居的高齡者
f. 關聯性、連結架構不足:援手無法觸及
g. 生活保護不足:被國家操縱的貧窮定義
h. 勞動、就職支援不足:如果不是工作到臨死之前,就無法活下去
總結:下流老人是因為社會保障或社會體系的不足而產生的。
10. 吸取下流老人鮮血的「貧困產業」:以貧困階層為目標,並非助其脫離貧窮,而是讓貧窮變得根深柢固的生意。
11. 可以自己打造的自我防衛政策:
對策篇:
知識問題:正確了解生活保護:流程/支付金額與內容/申請條件。
意識問題:何謂社會保障制度:權利而非恩惠,無須感到愧疚。
醫療問題:趁早為疾病和照護做準備。
心態問題:首先要捨棄自尊(應該是無謂的自尊吧)
認為不受別人照顧是一種美德的人,請改變心態。
預防篇:
金錢問題:應該存多少錢:台灣退休基金協會認為退休準備金額應該超過一千萬元。
心理問題:積極參與地區社會活動,擴大「個人社群」:由個人打造,藉以相互扶持的社群。
住居問題:應該參加地區的NPO活動。
緊急時刻的問題:事先培養「受援力」:接受支援的一方妥善運用支援者的力量,能夠藉以重新打造原有生活的能力。
12. 權利掌握在戰鬥者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