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 BY 貳團 Edith Lee

我覺得這是一本看完之後,會讓人珍惜下午茶時間的書,也很推薦給常看十八、十九世紀小說的人。之前是先看完這本之後才看《北與南》,感覺很不一樣,燈光科技的演進已經完全改變我們對時間的看法。

《光明的追求》介紹了燈光的進化史,從目前所知最早的、在拉斯科洞窟底下找到的勺型石燈(大概長這樣 https://reurl.cc/KjLnYm),一路介紹到現今所使用的各種電燈和日光燈。同時也介紹了在各種不同光源的影響下,人類的作息和生活方式、甚至是其他動物的作息和生活方式,都產生了相當巨大的改變。

早期的光源多半是明火,藉由火焰的微弱光亮,好讓人在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時候不會摔死在某個大家都看不到的地方,但相對的,人類的作息基本上是天黑之後就去休息,因為火光很暗看不到東西。

書中簡述了早期人類的各種奇怪嘗試,除了各種動植物油脂製成的蠟燭之外,還有裝在籠子裡的螢火蟲、油果串、鮭魚乾等等。英國的謝德蘭群島居民會獵殺「風暴海燕」這種充滿油脂的鳥類,需要燈的時候,就點燃穿過鳥喉嚨的燈芯。(鳥跟魚的蠟燭大概長這樣,我自己是覺得鳥蠟燭視覺上還滿嚇人的 https://reurl.cc/LdLzr9 )

十九世紀開始,人類的生活開始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首先是煤氣燈出現,讓城市開始有了夜生活,接著在二十世紀的時候,電燈和電力網路開始進入家庭中,因此──有洗衣機可以用了!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過電燈跟洗衣機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這麼大的改變。在過去使用蠟燭、煤氣或煤油燈照明的時候,無可避免都會產生各種煙灰煤灰,燭芯要剪、蠟油得清,家具會被弄得黑黑的得清洗,燈罩也要常擦。但電燈出現之後,這些事情都不用做了。過去手洗衣服需要一整天,現在就直接丟給洗衣機就好。以前的婦女幾乎是被綁在家裡,因為這些灰、這些衣服永遠擦不完洗不完,現在在電力的協助下,終於可以從這些雜務中解放出來。

燈光變亮也讓人類的生理時鐘產生變化。我覺得在讀1854年出版的《北與南》時,感覺還滿明顯的。在《北與南》裡面,角色一整天下來做的事情不會太多,可能去拜訪某個親友就花掉一天了,晚上一定會回家休息不出門。

但是現代人可以在一天當中,搭著各種快速的交通工具,去好幾個不同的地方,天黑了也不怕看不到,回家後還可以繼續在電燈照明下做其他事情,要做的家事也比較沒有過去那麼繁重,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過電燈的進化也讓工時可以變長,每天可以排給自己做的事情也變多了,生活的步調變得緊湊很多。

看完書之後覺得有電燈跟洗衣機的人生真的很幸福。滿推薦給常看各種不同年代書籍的人,可以從成書的年代來想像作者寫書的時候,是在怎麼樣的燈光氛圍和生活型態下寫的故事,讓閱讀時的想像畫面可以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