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BY 貳團 鈺子

刻意練習
https://overture-serenato.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22.html

1. 《刻意練習》在說什麼?
透過正確的訓練和練習,運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創造出自己想培養的才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傳統的學習法只能發揮潛能,但是刻意練習法可以創造潛能。
2. 一萬小時法則是真的嗎?
「一萬小時法則」是若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必須花一萬個小時練習。答案我認為是,也不是。
成為專家確實需要長期間的練習,甚至可能會花大於一萬小時的時間,但是重複用同樣的方式練習,並不會使人進步,愛因斯坦說過:「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刻意練習的重點並不是練習時間的長短,而是確保每一次的練習都是有品質有效率的。
3. 真的有天才嗎?
書中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不論是莫札特、湯瑪斯、帕格尼尼還是學者症候群,都是掌握了某部分刻意練習的技巧,沒有人能夠不經過長期密集的訓練就展現出超凡的才能。
但是不可否認,確實有些人是比較有天賦的,書中以學習圍棋為例,智商較高的孩子能夠較快掌握規則並想出策略,但是只要持續鑽研和學習棋藝,會發展出一組一組的心智表徵,只要認出某個模式,就能反射的想出方法。作者想藉由這個研究表達「最後的勝利屬於更努力練習的人,而不屬於一開始靠天賦佔上風者」。
排球少年中稻荷崎的隊員讚嘆宮侑的才能,而隊長北信介說了這句話:「天才不是什麼貶義詞,但是認為他們生來就很優秀的那些人,在較量前就註定敗北,而且這種想法我認為很不尊重人」,我認為北信介的意思是把他人的優秀全歸於天賦好像是否定了對方的努力,也合理化自己的失敗,我們或許無法擁有天賦,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是自己的選擇。
4. 心智表徵
說了這麼多,前面提到心智表徵是什麼呢?心智表徵是經過長年的練習改變腦中神經迴路,這麼說似乎有點抽象,舉的例子好了,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產生肌肉,而我們長期鍛鍊也會在腦部產生某些神經迴路。若要鍛鍊心智表徵,就必須適度的跨出舒適圈,在練習中適時增加難度或強度。
5. 如何成為高手?
需要有目標的練習,需藉由明確目標、專注投入、意見回饋。
5-1. 設定明確的目標最好是稍微有點挑戰但又不致於無法負荷的程度,沒錯,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適度的跨出舒適區,好來強化心智表徵。
5-2. 由於專注投入很費神,所以作者提出了幾個建議,包含適度午睡、充足睡眠還有一次只專注一小時(類似番茄鐘工作法)。
5-3. 藉由意見回饋修正自己的作法,需要覺察問題所在,並且修正,如果自己無法覺察可以找老師或教練,如果沒有老師可以觀察頂尖人士。
6. 成為專家的四階段
產生興趣、變得認真、全心投入、開闢新路,能夠達成前三個階段就是高手了,要成為專家同樣需要有目標的練習,但是專家與高手的差別是在專家是開闢新路的人,可能是找到新的方法做某件事、創造新的規則,而創造力源於深厚的實力,實力又源自於會不斷的自我精進,強化心智表徵。
成長停滯時怎麼辦呢?可以嘗試新的方法,書中提到:「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於加強弱點,嘗試以不同的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解」。
7. 這本書對人的影響
作者不斷強調練習才是成為專家的最關鍵因素,而有效的練習能夠加快成為專家的速度,我認為若要培養某方面的能力,可以藉由子彈筆記規劃所需要的目標,配合原子習慣將訓練變成日常習慣,再藉由刻意練習提升練習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