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團體,我們多少得藏起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察言觀色地活著,但當你覺得事情似乎漸漸走向不對勁,邏輯跟合法性也漸漸站不住腳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想到的是自己,還是那個「人群中的自己」呢?」
農曆春節來複習應景的鬼故事書,毫不意外地得到了毛骨悚然的閲後餘韻。
這大概是我見過最殘忍剖析自己的類自傳,各種光怪陸離卻又無法逃避的糟心事,作者坦率地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釀成既苦澀又甘醇的成長滋味,讓我讀來一陣背涼又不斷鼻酸。
當我們懂得拿夢想去跟現實妥協時,長大成人,也就是這麼一瞬間的事。而所謂「莫忘初衷」,說出來是則笑話還是鬼話,也是道很幽默的辯論題型。
已學會社會化很多年之後的我們,是否還能分辨自己與人群中的自己有何不同?又或許某天,也能夠在撞鬼時坦然說出:我倆人鬼殊途,道不同,彼此應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