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上排隊的書很多,待看清單上的選手總很容易被插隊,但文學之神還是默默有在管控閱讀順序的😆
昨天剛分享李明璁老師的《物裡學》,今天便一口氣讀完作家蔡素芬的《藍屋子》。巧妙的是,前者講生活所見之物的哲學,後者則從古老的物件窺探歷史的座標。
故事從一幅有「藍屋子」的畫作開始,洋式風格的建築上,鑲嵌著一對東方獅頭的門環。配合著巧妙的光線角度,門環閃爍著吸引人的光澤,看到入迷之時,主角「華生」,不禁摸了下門把。
⋯⋯他來到了畫中的世界,藍屋子直挺挺地佇立在他眼前,這是什麼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劇情?!
原來《藍屋子》是本奇幻小說阿(摸下巴)
華生試探性的從藍屋子帶走幾樣東西回到現實世界(這樣偷東西真的沒問題嗎),甚至開啟了藝品店進行古物的販售。直到有位客人來,說想要買個厲害的門把,他想到可以把藍屋子的門把拆下來賣(警察先生這個人啦!),一切才開始不一樣⋯⋯
「文學不是什麼都幫你講完,而是讓你心裡面有個迴蕩的空間。」--蔡素芬
剩下的大家就自己去看完吧(壞),是個滿有趣的故事。
我很喜歡作者將主角取名「華生」,有種讓小說帶有「偵探風格」的意味;而故事中出現的日本、荷蘭等地,投射到臺灣統治時期的歷史意圖也相當鮮明。
「奇幻僅是介面,反映的仍是人世現實。」蔡素芬說。這故事講了鄉土、講了人性,視角轉轉換換,時而現代、時而過往,時而是主角,時而身旁的人。若你喜歡陳思宏的《鬼地方》,《藍屋子》也會提供你同等的閱讀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