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1

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11種電影裡的世界末日與科學 BY 壹團 Han

本書是結合「電影」與「科普」的有趣介紹!

在電影當中,最常出現的元素,應該當屬「死亡」。作者認為跟死亡的主題容易引起我們的關注,且我們內心對於死亡感到恐懼之虞,也帶著某種程度上的興奮情緒。面對死亡,讓我們能成為更好的人,不浪費此生,而能好好的活著。

書中列出11個電影中,與「末日」具有關聯性的主題,再以科學的角度去探討其可能性,分別是:

1.病毒肆虐
如同《全境擴散》的場景是否有可能發生呢?對比現在活生生的案例COVID-19 ,真的非常寫實。

2.小行星來襲
背景音樂響起了史密斯飛船的「I don’t want to miss the thing」,在沒有布魯斯威利的狀況下,我們是否有可能躲避這樣的危機呢?

3.掠食性動物攻擊
對於掠食動物的危機感,源自於我們體內的基因,大白鯊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4.智慧型機器人
從《機械公敵》到《終結者》,人類創造了AI機器人,是否會承擔自食惡果的風險呢?

5.不孕症危機
不孕症引起的少子化危機,長遠來看是否會引發人類滅絕的可能?

6.氣候大反撲
這大概是國中小學校看影片時,時常宣導的主題了。越來越頻繁的異常氣候,科技的進步,人類是否有能力解決氣候異常的問題?

7.夜夜不成眠
《半夜鬼上床》、《針鋒相對》與惡夢、睡眠相關,睡眠到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在我們的生活中?

8.植物殺手
有別於生動的動物,植物總是默默地被我們所忽視,所謂的「智慧行為」是否有可能以不同方式所存在呢?

9.年老衰退
生理上的老死是自然法則的一環,在未來我們是否有能力擺脫這如影隨行的陰影?

10.核武浩劫
科技的發展,原先是為了讓人類有著更美好的未來,卻成為國家與國家間,相互威脅,而可能毀滅世界的力量。

11.死神來了
「死亡」本身是什麼?瀕死經驗?死後屍體的低溫冰凍處理,是否為通往另一種「永生」的道路呢?

這11種末日原因,在作者們的解釋下,讓人更瞭解發生與否的真實性,以及背後科學理論是如何運作。在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很多種末日原因都有可能發生,我們至今還能安穩的活著,也許就是某種奇蹟的存在?

覺得在其中,最感到有趣的是關於植物殺手的介紹,智慧被歸結於:任何生物成功執行「蒐集、儲存、利用與本身環境有關的資訊來確保生存」。

也許植物存在著某種「無意識的掌握」,植物以特殊的方式相互進行溝通,甚至有辦法進行學習,植物上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存在。

而電影情節最真實的可能應該還是疾病的out break,從中世紀鼠疫桿菌帶來的黑死病,18世紀的天花病毒、到最近20世紀的流感病毒、21世紀的冠狀病毒等等。

戰場位於我們的體內,免疫系統的防線一次次的對於外在的入侵者做出抵抗,而借助生物科技的進步,我們總能化險為夷,但好運還能持續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