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邁可.桑德爾
譯者: 賴盈滿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1/02/01
原文書名直翻【才德的暴政:如何造就了公共的目標】,比起翻譯書名的「成功」有些誘導我在閱讀前的認知,把重點放在才德會有更明確的想像。
「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大部分人都會相信是正確的,如果你不成功只能是你不夠努力,這本書很大部分就是在駁斥這個觀念。
確實成功需要努力,也需要才能,但是成功之後就表示具備才德了嗎?成功就值得所得到的報酬嗎?
教育被視為階級流動的工具,擁有好的學歷就等同站在成功者的路上,相比歷史上封建貴族的世襲身分,教育讓流動成為可能,不過看過書中的觀念,我試著用另一種方式解釋何謂「流動」。
當我們用「階級流動」來思考,會以為社會上會有幾個明顯的分層,上流、中產、勞工,像是調酒看的到層次,喇喇後會重新混和。
而看完書之後,我給的形容是「沒有邊界」,下層可以努力向上怎麼不能更加沉淪向下?上層可以努力怎麼不能更加向上?流動意味著兩極可以更加極端。
這樣與貴族的固定身分最大差異是,貴族的成功是無關個人,但現代菁英的成功卻能用「努力」讓成功「名符其實」。
必須瞭解到,所有的成功都是運氣,簡單來說就是投對胎,你老爸是國王或是郭台銘是差不多的代誌,天生帥臉或是從小就喜歡寫程式都是剛好的事,這些讓成功者應當保持謙遜,畢竟成功不是應該的,但是現代菁英的成功卻能,因為成功了,直接證明「我有本事」而讓一切成為理所當然。
相反的,沒有成功的人就會被評斷為不努力,忽視了出身或是選擇的職涯不被認同,同時他們也抱持著「這是我不夠努力的結果」,接受這種現狀,成為沒有尊嚴、被社會忽視的一群。
-
我讀桑德爾的書會有的一個困擾是常會迷路,經常讀完之後無法回想看了什麼,關於這本的主題,在他以往的書中也曾提及過,只是這次更加專注這塊,包含大學入學、績效主義、到美國政治,也因為專注在同一個主題,如果看完不自我反思,找出自己脈絡,可能難以從書中獲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