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私心比較喜歡他的《文藝春秋》,但是這本在小說的概念上走得更遠。
梗概非常科幻式地吸引人:有一天臺灣人民醒來,發現全島的人一夜之間跟古巴交換了地方......
但是事實上這本小說並不像類型小說那樣著眼於揭曉謎底,反而是藉由兩個國家在地緣與命運上的部份共同性,再加入2024新當選的有原民血統的總統,進行一段對台灣本島歷史、原住民命運等文獻的再闡述。
比方小說內虛構的高再生總統,帶有高一生與高菊花的血緣,同時具有原住民與漢人血統的他看似能兼顧兩者,實則是感覺到自己處於夾縫裡,兩邊都無法兼顧的困境。
而黃崇凱自《文藝春秋》以來,再次展現拼貼歷史與虛構的高超技巧,他這次揉合了《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裡被美國軍方強制關押,坐了十四年黑牢的作者之經歷;加入高一生與高菊花的故事;同時也對古巴領袖卡斯楚,以及精神上的實質領袖切格瓦拉的革命過程。(其實還有其他瑣碎細節的史實人物,但我就沒有一一查證),這些材料看似不相干,但實際上又都扣合著臺灣本土歷史-黑牢、冤獄、革命、種族......是不是很耳熟?
而在科幻內容有一些小趣味與巧思,比方大交換到古巴後,有業者開發實境AR結合切格瓦拉流離的革命之旅爆紅。又或是將這件事情發生當下人們的反應以及政府可能因應的幾種辦法詳盡的交代出來,使得小說更增添幾分真實感。
最後談的是在小說技藝上的高超表現,最讓我驚艷的是前半本講述臺灣與古巴的大交換,下半部突然插入一篇〈中國夢〉,講述的卻是中國與美國發生大交換,而臺灣扮演居中協調兩國總統的角色的故事。乍看之下像是第二部,也就是平行時空下的呈現,但這實則是小說中的小說,是小說裡作家黃崇凱的新書,而且更有趣的是他並不把這個故事說完,而是藉由開頭的一小篇章勾起讀者興趣,再接上高再生總統對這本書的書評,接著再接上一群讀書會討論本書以及書評的寫作結構,其一是讓人再次發現作者安排古巴與臺灣交換內在核心的相似,並且還能在讀書會討論裡看到作者針對高再生總統的身份與對一本虛構不存在小說的解析,引出讀者對高再生為何分析了種族概念而不分析小說內科幻元素的省思。其二是讓讀者藉由閱讀對虛構作品的評論來了解此一作品,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技巧。
最後收尾以書信體裁所傳達的感情更是餘韻無窮。
雖然我開頭對這本評價看似沒那麼好,但實際上在整理思緒時,是對作者越加的佩服。而臺灣蘊含如此豐沛的歷史與故事值得書寫,希冀厲害的小說家能繼續提筆,寫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