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BY 壹團 // Alice 〆西

這本書的主題:如何做到有效又友善的溝通?
本書是以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開創的非暴力溝通的理論基礎,加上實際案例來講解,有好幾句話都有打中心聲,非暴力溝通的方式真的很值得好好學習。

書中常提到豺狼與長頸鹿二種代表動物,豺狼代表暴力語言,因為牠的領域性、控制、攻擊性及自我防衛;長頸鹿則用牠更高更廣的視野、強大的心、聆聽與包容代表非暴力語言。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1.觀察:將事實不夾帶評論地陳述
2.感受:單純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描述
3.需要:釐清心中未獲滿足的需要
4.請求:具體告訴對方希望對方採取的行動

如果善加練習,便可以像盧森堡博士疲累地回家看到小孩吵架,雖然已無力氣同理,但仍自然而然說出「看到你們在爭吵(觀察),讓我心情很差(感受)!我現在很需要安靜一下(需要),你們願意讓給我一段安靜的時間與一個安靜的空間嗎?(請求)」這樣完整包含四要素的話語。

曾經有一次安慰朋友,想用同理心理解朋友的感受,試著用「你應該很難過/失望吧」的句型說出來,結果被回:「沒有,其實也還好。」,後續對話又好幾次連續被打槍說「沒有,我還好,只是⋯⋯」,當下整段對話我只覺得我失敗了、被反駁了,所以心情很差地回家。

在書中,作者分享一個與女兒溝通的例子。作者女兒IG被駭客入侵勒索,無法要回帳號,心情很沮喪,作者仔細聆聽女兒的心聲後跟女兒說:「你一定很難過,花那麼多年累積的粉絲就這樣沒了,一定很沮喪很澳惱。」結果女兒反過來安慰說:「其實也沒關係啦,反正我也在想,像IG這種社交媒體到底有什麼意義⋯⋯」作者很高興,她沒有勸女兒想開,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後,女兒反而很平靜、情緒也穩定下來了。

在看到書裡這個例子後,突然理解其實我要達成的目標並不該是自己被肯定,而是朋友有沒有恢復情緒、有沒有得安慰,不該被她的回話嚇到,應該要繼續去理解朋友、保持同理,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她。

想解決問題,雙向的溝通很重要。當對方說話時,他的話語中提供我們同理的線索,理解他的需要後再提出請求,而請求不是要求,如果對方沒有說不的權利,那就只是單向的要求了。

我看書看到後面浮現了這個疑問:「為什麼別人要滿足我的需要?」,作者說也有學員問過這問題,所以她用小孩餵鴨子飼料的故事來回答:鴨子得到孩子給的食物獲得了飽足,孩子也因看鴨子吃東西而獲得了喜悅。

當你的需要獲得滿足、而我的需要也獲得滿足,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