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心理諮商師的男人觀察室:現代男人遇到的問題不一樣,別再用老方法對待他們了! BY 貳團 ijea

本書原名的The new manhood,作者史提夫、畢杜夫,近年還有許多教養暢銷書,另有同書另譯為:«說男人的壞話»,兩本書名同樣無法呈現書中內容的多樣性,如果不是圖書館的推薦書單,我可能以為是兩性戀愛方法論的工具書,流俗而容易過世的那一種,甚至當我在 C M B提到此書給剛認識的異性,他們只會笑笑地覺得,此書的讀者是缺乏戀愛,寫給女性了解身旁男性的心靈安慰書,真是天大的錯誤,瞭解男人的人永遠是男人自己,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從何得到其他人的相處應對呢?(但有些男人永遠無法面對這件事實,要旁邊的人向他們媽媽一樣通靈足夠照顧他們的需求)

這本書不是由男權、女權價值著手,論述世紀大道理,從男孩成長成男人,許多書本從他的母親開始探究此書,此本書回歸家庭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和同輩男性朋友、其他年長男性表率的影響,相較於女性可以從女生、朋友或書籍之中了解自己,還有面對各種的情境狀況,因為女藉著更多的機會,例如對話、聊天之中,吐露挫折感知心情瞭解自己,相較於男性這一塊管道是比較匱乏的,當男性尋求幫助時,往往有可能經歷錯誤後被社會貼上更難適應的標籤,透過這本書,每個章節做了一番情境故事,讓讀者可以在每個章節,探尋男性的童年戀愛交友、工作、家庭和自己內心的疑問。

書中提到,在人類歷史之中,很遺憾的是,工業革命時期開始,男性進入市場需要的大量勞動力,而女性回歸到家庭的專職教育,許多孩子從小是缺乏父親的角色成長。如今男女都有工作權利的現代社會之中,孩子的成長有更少的時間與家人相處,被看護、保母、幼稚園、老師和同年平輩取代。家庭在有限的時間、有效率的,執行親職教育,教育下一代,成爲身心健全的人,或是讓自己成爲成熟思想的人。我覺得這本書具有這種豐富的內容,重複在不同時期的閱讀,可以調整,讀者、自己生活上的處事態度。

本書的主詞對男人,女生角色閱讀本書時需轉化角色,比較容易有共感。相較本書、岡田尊司的《父親這種病》也在柔性敘述男性婚後適性適任,比較像小說易於閱讀,歡迎其他書友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