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小屋 BY 壹團 雲翔 LeoYu

.
《小屋》當海奧華預言遇上被討厭的勇氣
.
◍ 書名|小屋
◍ 作者|威廉・保羅・楊
◍ 譯者|陳敬旻
◍ 出版|寂寞
——————————————————
排版優化原文 👇
🌱 Matters|https://tinyurl.com/9whzmpjk
.
響應寫作平台上有人發起「文字漂流瓶」計畫,我寄出一本書,也收到一本(盲)書。



漂到我手上的書是《小屋》,直接生啃,剛開始的筆法讓我以為是紀實,大約看到三分之一處,先跳去谷歌查詢,它不是真人真事,卻是個真實的(寓言)故事。

引用蘇絢慧老師的一段賞析:

// 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悲痛、失落、破碎的夢、受傷的心(書中稱之為「巨慟」),有著自己的「小屋」,而且非常恐懼回到「小屋」,「小屋」裡深藏的是黑暗的過往、邪惡的事件、或是殘忍的畫面與戕害的經過。「小屋」可能是實際的某處,也可能位於你的內心深處。//

我們跟隨主角——麥肯——回到當年令他觸景傷情的小屋,展開一段療癒之旅。

前進的儀式頗像《海奧華預言》,麥肯涉入更高維度的空間,與三位一體的上帝共處;鋪陳的手法則似《被討厭的勇氣》,每章都是一場新的對話,循序漸進,由麥肯為讀者們發聲,和作者扮演的神進行思想答辯,最後掙脫枷鎖,與這個世界(自己、父親、殺手)和解,並把這份開悟帶回原本的世界,觸碰另一顆(女兒的)心,心的改變。

隱約感覺本書若有似無地,不時要「戳一下」呆板的神學院訓練、迂腐的教會活動、假借耶穌之名的愛國主義⋯⋯。作者有他獨樹一格的詮釋,不盲從,求反思,有批判,給指引。



必須實說,這本小說是有點進入門檻的,它的受眾是有信仰、對教義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因為我是個小白,對話中有些直接搬出來的背景資訊(例如耶穌被在釘十字架上、神創論⋯⋯)討論,可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也要為作者政治不正確的「勇敢」拍拍手。在他的筆下,上帝的形象成了黑人、中東人、亞洲人,兩女一男,沒有白人;更言明男女之間不可能有完全面對面平等的關係(第 195~197 頁);我幫很多句子都畫上了線,有些質疑,有些認同,有些困惑,有些澄清。



最後是私心喜歡,書裡為「原諒」所下的若干註解,把它摘出來,分享給各位:

(emoji) 原諒首先是為了讓你這個原諒他人的人。
(emoji) 原諒不是遺忘,麥肯。原諒是不要再掐住另一人的脖子不放。
(emoji) 我已經告訴你原諒不會產生關係。
(emoji) 麥肯,原諒不會為任何事情脫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