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海海人生:我在豪華郵輪工作的日子 BY 貳團 迦May

這本自傳非常的芭樂,好幾次我在爆笑與傻眼之間皺眉看著讀到的段落,懷疑著「這是真的嗎?」但在各種自我解嘲與字字珠璣的背後,實則為一個不被看到的世界。
「我在豪華郵輪上工作」聽起來很炫砲,但實際上這絕對不是你想像中的夢幻工作。作者不幸地以「鬼牌」身份登船,意思是:什麼都得做。(註:沒有特定工作單位,哪裡缺人就得去支援)
他幾乎做了所有郵輪上的「爛工作」。包括殺蟑螂,成千上萬隻地毯般鋪滿整個樓面的小強(屍體還用了最簡便的方式丟掉);在洗烘衣部門度過了兩個星期,一天九小時,體重輕易地就掉了十公斤。
同時這些基層員工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到了極致,但即便如此國族與膚色的界線仍無法被忽略,只有工作的勞累讓臉上的苦悶毫無二致 — 而作者「鬼牌」的身份讓他得以遊走在以族群劃分的工作單位之間,並巧妙地被接納。他寫下遇見的人們,寫勞工瘦削的身段與飄蕩的靈魂。
「我們活得像老鼠一樣,並不是因為瞧不起我們,而是這一切都是為了錢。」
遊輪公司對待員工的模式,在讀者看來是多麼令人生氣,但仔細揣摩作者的語氣,這句話冷靜地近乎殘酷。的確,他們上船為著謀生,而遊輪確實也讓他們包吃包住還有不錯的薪水,讀者在打抱不平的當下可能會忘了他們是「需要」這份工作的。想起曾在podcast聽過的馬克思所提『物化』的想法:目的成了手段。人類原是目的,卻在工業化、資本化的社會中,成了資本家拓展版圖的手段。但在各取所需的社會裡,存在是非對錯嗎?也或許現實的複雜程度往往不是簡單的二元論所能概括的。
耳邊響起那歌詞,「人說這人生,海海海海路好行,不通回頭望,望著會茫。」遊輪生活也幾乎一度馴服了作者。「你淹沒在工作裡!你化身為工作!這些該死的工作就是像這樣把我馴服!因為就算是個爛工作,也是一種禮物!」能說作者「樂天」嗎?用在此處不免有種俯視感,雲淡風輕地認為只要樂觀便能擺平一切。且說他有難以估計的堅持吧,或許他心中的某種信念促使他即便疲倦又心累,也要透過寫作,以與生俱來的調侃口吻記錄所見所聞。不是單純地搞笑,而是以溫和的幽默撫平人生的坑疤。作者以途經的各個港口作於篇題(但他們完全不能上岸),殊不知對於豪華郵輪的員工們,連陽光都是奢侈品—但日復一日在海上工作,卻不見海洋,本身就是件荒謬至極的事。
我想我會以精彩來形容這位未曾謀面、也未附上照片供讀者想像的作者。他很精彩,用筆鋒將那些被生活碾磨的小人物刻畫地立體又具象、直白地切入人幽微多變的內心世界;寫下那些沉潛的、帶他們來到這海上巴別塔的故事。
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存在常人視線之外的世界,是在冰山一角之下,構築資本主義的塊體。就如作家林立青在序言中所提「找回小人物存在的真實」,閱畢,回過頭來,審慎地檢視日常所見與不見—不見並非不存在,事實上,那些悲喜苦辣都無比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