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出版於 1978 年,並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 20 年。
本書的全名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由書名可知本書是一本心靈雞湯讀物。但比起如今一些網路作家寫的雞湯書籍,本書是由道道地地的精神科醫生,彙整了他從業以來的所有經驗寫成的一本自我成長的書籍。本書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成長與信仰」、「恩典」。可能是因為本書年代久遠,或是已有許多現代的著作將裡面的內容發揚光大了,所以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並沒有這麼多。
會想要看本書是因為之前看過的一本書,《了不起的我》中有介紹本書是現代心裡治療的經典之作,我在那個當下便已經下訂本書了。
但本書真不愧是出版於 1978 的心理治療開山之作,裡頭的許多概念都十分老陳。例如本書最後的兩個部分:『成長與信仰』與『恩典』裡面大量敘述了「上帝」、「神秘的外在力量」等等抽象的概念,讓我看的實在是有點乏味。
不過,本書確實在一些觀點上別有見地。在本書第一章『自律』中,清楚地定義出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而這四個原則在 40 幾年後的今天已然變成一種常識。第一、推遲滿足感,相信大家都聽過《孩子別急著吃棉花糖》這本書;第二、承擔責任,塔雷伯的《不對稱陷阱》便是這個概念的現代版敘述;第三與第四、忠於事實和保持平衡也都是人盡皆知的準則。在『自律』之外,派克對於『愛』的定義也是本書的一大重點: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線,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派克將愛(love)與戀愛(cathexis)區分開來,前者是心智成熟、擴大心智邊界的狀態,後者不過是愛的一種幻覺、一種短期的衝動。
總地來說,本書不是一本會需要特別去拿來看的經典,現代許多心理學書籍都對裡面的觀念有更深刻更生動的敘述。除非是真的想看看那個年代對於心理學的見解,或是對派克本人有一定的憧憬,不然我認為本書能帶來的價值其實並沒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