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斷捨離」三個字在不知不覺間成了流行語,偶爾會看到對此現象反思的文字。平時發現整理有關的書籍封面都會稍微駐足,這本書還特別強調不丟東西呢,來看看它要告訴我們什麼吧!
作者從二十幾歲開始,總共打掃過五千多個家庭。「把家整理乾淨不是目的,想想自己把家整理乾淨之後想做什麼,要怎麼做才能過著開心幸福的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一章即講到不要勉強長者丟掉充滿感情的物品,因為勉強斷捨離不利於老人家的身心健康。
整理的第一步,先藉由物品的移動,騰出一個清爽的空間,像新家一樣的空間總是讓人為之心動,對未來充滿想像,產生整理的動力「自然能夠認同丟掉空間裡不需要的東西了」等等,書名不是說不丟東西嗎?原來是指不勉強他人丟東西呀!
「決定好想做的事之後,再配合這個主題選擇屋內的物品。因為整理的目的是實現夢想及希望,整理時篩選物品的過程也變得有趣。」如果屋主不清楚想做什麼,作者常用的方法是:
留意家中數量最多的,或特別丟不下手的物品,很可能和屋主的興趣相關。「清楚什麼是最喜歡的東西之後,就開始想像如何運用這些物品,打造一個能做最喜歡事情的空間,並且想像自己在那空間裡過著充滿雀躍與期盼的生活。就以這樣的空間為最終目標,著手整理。」
把動線做適當的調整,不但利於保持環境整潔,也減少人們生活中的磨擦。
書中也教導了協助他人整理的技巧,溝通方法非常重要喔~這邊又回到了藉由整理看到夢想與希望這件事,引導對方看見充滿期待的美好未來,對方也比較願意開始整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