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紐約時報》記者麥克.伊薩克(Mike Isaac)對Uber的採訪報導以及許多第一手或第二手資料書寫而成,但不用擔心會像是偵查新聞那樣有著生硬的文字內容,相反地我覺得可以視為一本以矽谷為背景的金融小說。內容分量十足,不含後記已有435頁,但劇情高潮迭起、曲折起伏,而且就算你已經知道情節怎麼發展,甚至知曉最終結局,還是會被精彩萬分的故事吸引,讀來津津有味,不忍釋卷。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是《Super Pumped》——超級熱血,這也是Uber在創辦人崔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時期的公司核心價值之一,卡蘭尼克本身就是一個超級熱血的人,他也特別看重他的員工是否超級熱血,此外他有著優秀的商業頭腦以及為了要贏而不擇手段的心態。
「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贏,不計任何代價。」
爭強好勝並非壞事,好勝、有企圖心可以是前進的動力,促使人們朝著成功的目標前進。只是如果為了追求成功卻不擇手段,甚至跨越了法律的界線,許多有爭議的事件便也隨之發生,不僅後來Uber聲勢一落千丈,最終卡蘭尼克也被迫離開他所創辦的Uber。
以Uber達到百億美元營收的盛大慶祝活動作為開場,之後作者詳細介紹了Uber創辦人崔維斯.卡蘭尼克的成長背景及其在創業上所遇到的各種經歷,尤其卡蘭尼克在前幾次創業時碰到的挫折與被背叛的經驗,也深深影響卡蘭尼克日後對於投資人的不信任,並且想方設法地限制投資人的權力範圍,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掌控權。
接下來每個階段的故事都相當精彩:
◆為了「打假」,企圖在Uber App中置入可以辨識IMEI(手機的身分識別碼)的程式碼,嚴重違反Apple的隱私權政策。
◆使用「灰球」軟體,好逃避執法單位的查緝。
◆成立競爭情報小組,成員是CIA、特勤局、FBI前幹員組成,以竊聽、跟蹤等行為來取得對手公司的情報。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商業與科技一竅不通(關於新創投資的概念還是幾個月前從韓劇《START-UP:我的新創時代》裡知道一些皮毛),平常也不太留意國際財經新聞的話,那就放鬆地當作一本金融小說來讀,書中對於商業術語、創投運作模式都會適當解釋,如果還是不明白也無妨,並不影響後續故事的理解。
若你平時就會注意國際財經的脈動,讀起本書就能更深入的瞭解事件始末與內幕:幾個大股東們怎樣密謀把卡蘭尼克拉下台?尋找新任執行長的過程又是如何峰迴路轉?Uber開拓中國市場時燒掉了大把鈔票,為何最終還是失敗退出?
作者介紹Uber崛起的時空背景與當時經濟情況,自然會提到許多在美國的其他新創或是科技公司,有些是你我熟知的公司,如Amazon、Facebook、Apple等。有趣的是,再幾個月後我們就能買到iPhone 14,看到書中提到在2006年底,賈伯斯向其友人展示了全世界第一支iPhone,友人還訝異於儲存空間為什麼需要8GB那麼大?好像走進一場歷史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