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作者(土井英司)是日本亞馬遜的金牌採購員,2年內寫1000則書評,看了2萬本書。
讓我好奇像這樣厲害的人,讀書的時候都特別注意什麼,怎麼獲取吸收知識,也期許自己能像他一樣。
「與其在一本書裡畫一百條線,不如找一百本書各畫一條線,更加實際且收穫豐碩。」不要有沒有讀完就不甘心的毛病,只要有一個觀念的啟發就夠,就像挖礦一樣,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看到這裡我就可以更安心的把看不下去的書丟一邊,我其實沒有特別偏好說只看哪幾種書,我只要覺得有興趣的想讀,偶爾踩到幾本雷。作者還有特別教我們11招選書的技巧,其中有一個是選「翻譯書」的好書機率較高。必須是有一定的銷售量才會翻譯外銷。
「對書籍的評價就是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文字內容寫下來分享給別人,並且說明自己從書中吸收什麼,重點放在自己閱讀後的變化,而非只有書本內容。
書中提到的劃線技巧:不要劃那些「對!沒錯!和我想的一樣」那種自我陶醉線,而是要挑一些看了不舒服、看不懂、印象深刻的句子劃下來,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例如:怎麼成功的?作法是什麼?做的原因和行動都要劃線,不要劃在結果上。另外還有提到「書本外劃線」。例如:暢銷書是如何打廣告、簡介、取書名,怎麼行銷的商業模式。
我覺得這本書改變我的閱讀習慣,以前剛開始讀書看完只是看完,後來覺得需要紀錄些什麼,然後就只是記錄一些自我陶醉線的句子。現在我看完以後都會想說為什麼想看這本書,看完為我帶來什麼改變?開始思考,然後也會開始想找人分享與討論。雖然說這本書普遍來說適合給看工具書商業類的人看,但我覺得蠻適合給所有剛開始在閱讀或著是有在閱讀的人看,可以衝擊一些想法,上面很多心法都可以吸收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跟心態。
最後很喜歡這本書一段話:「閱讀本身不會讓你獲得競爭優勢。閱讀只是一種「工具」或「契機」,並引發你的行為。閱讀只是一個入口。讓自己永遠是一塊海綿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