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關於地球和地球外的、冰火山和熱火山的歷史書。比較行星學幫助人們理解在不同星體發生的自然過程;如同Katia和Maurice Krafft一樣的火山探險家,經歷過與記錄下的都是珍貴的研究資料。板塊、地函熱柱與火山鏈,像在紙下握枝筆,移動在筆之上的紙,紙下留有墨跡,成為千萬年後讓人們得以閱讀探察火山的字字珠璣。
擁有火山被認為可能就擁有生命,嗜極生物迫使人們打開研究所謂生命的心胸。在地球,火山噴發後的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生命的滅絕,也可能增加有利耕種以供給糧食的土地面積、傾斜角度與肥沃,帶給人們像孟克吶喊出來的創作靈感。在類地星球,玄武岩岩漿也是普遍可以讀取關於地函的在地史料。潛沈在地下複雜系統的岩漿,其中的組成跟結晶比例變化或許讓原本岩漿庫的說法不同,卻是科學家預測火山噴發更接近準確一些的細節訊息。
海面下的綿延山脈,是地球嘗試療癒自己被撕裂後的傷疤,而海底冷卻排列成的熔岩斑紋,則是地球磁極改變的記錄。在地球,冰川下的熔岩被認為具有危險性,一樣是枕狀熔岩,出現在火星則帶來潛藏有水的希望。火山噴發出來的溫室氣體沒有像人類製造的那麼罪惡;還擁有磁場的地球不像金星火星那樣失去保護、而被太陽風帶走可孕育地球已知生命的屏障。擴張脊的海底熱泉是嗜極生物的溫床,除了綠硫菌之外,還有腿毛長的盲眼雪蟹,在人們覺得艱困的環境中展現極簡生活的智慧。
鑽石也許是海誓山盟永流傳的珍品,而把鑽石當寶盒裝在裡面的冰七,更是無庸置疑的尤物,它為研究人員帶來地球裡恆久遠的證詞。因為有仍在進行活動的核心、磁場,加上穿著保暖效果頗佳的矽酸鹽外套,比起看似內心平靜外表坑疤的水星,地球以板塊構造跟火山活動,把從前來自太空的暴亂藏匿起來。氨使水冰在低溫的冥王星上,可以像地球的火熱岩漿一般流動;水星可能就沒地球那麼幸運,在暴亂襲擊中被脫掉保暖的外套。圍繞著巨型星的衛星和潮汐加熱等條件,讓人們思考拓展宜居帶的概念。
由地函回收後再精煉製成的大陸地殼,創造出地球豐富有趣的外表;能把玄武岩變花崗岩的星球,可能也有地殼構造活動。在木星跟伽利略衛星的影響下,木衛一成為太陽系最名符其實的冰火世界,迸發出普羅米修斯羽流。持續冷掉收縮的水星可能會有更多的mercuryquakes;沒有地殼構造運動的金星因為開不了口而悶騷悶燒著。太空輻射輕而易舉把沒什麼防衛的火星氧化成赤赭紅塵,低大氣壓力讓岩漿裡的氣體在火星噴發得更猛烈;藉由惰性氣體可以得知,免費送來地球的隕石來自火星。
長出哈密瓜皮紋絡的海衛一,以冰火山活動整型出一張年輕的臉;帶虎皮斑紋的土衛二,跟海衛一一樣,幫海洋加了層涼感蓋。泰坦星的海像地球的地函,供給冰火山噴發的冰岩漿;木衛二斷裂的冰板塊類似地球岩石圈隱沒入海下的地板,微微扭曲的磁場受冰凍地殼底下的鹽水影響。有五個快樂夥伴的冥王星,發自內心地畫出對流而成的六角型,雖然沒有潮汐加熱,但有包含甲烷的籠形水合物來保溫。小行星上也有冰火山,越認識穀神星,人們越需要再擴大原本以為的定義。
近五十年來從太空探索得到的成功,遠比人們想像得多。除了打造出拓展視野的各種工具,用來更了解地球之外的所在,在探索中得到出乎意料的比顛覆原本假設的還要多。一方面也是因為有地球這樣的大型天然實驗室,讓人們以此為本去了解其他世界,才知道尺寸不是絕對,無論是冰火山還是熱火山,都是一顆星活著的訊號。不管未來是否會在哪裡遇到現在認為的、或還稱不上的生命,至少在地球的人們不是孤獨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