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 BY 壹團 17KM

自己當初覺得談判類型的書籍有一點針鋒相對地尖銳,對於社交互動較無興趣的自己,這類書籍應該味如嚼蠟,毫無滋味。讀了本書才發覺自己的刻板印象嚴重,因為本書非常精彩。除了談判方針,也像是人生導師一樣教導待人處事的態度。

一開始因為看了《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最末頁的推薦書單,再加上家人近幾年遭受租約談判對象吃得死死地束手無策、望洋興嘆、一籌莫展(不詳談)。因此,基於查理蒙格的推薦書單,而把這本書請出來細細品嚐。

「我們不是帶一條底線上桌,而是帶好幾個替代方案上桌」

這是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談判時可能面臨成交壓力,你會太傾向於配合對方,以至於太快投降,簽下原本應該拒絕的合約。
讀到此一段落時,我聯想到影集《The last dance》中公牛隊「天下第二人」的皮朋,簽了一份又長又爛的七年合約,在這份合約末年,皮朋的年薪排名是聯盟第122名。甚至連公牛隊老闆也說:「那份合約很長,我覺得他沒有看懂。我也跟他說,如果是我,我不會簽這種合約。」

「最佳替代方案」簡單理解應該是Plan B、第二志願。

書中提到:要不要讓對方知道你的最佳替代方案要看情況。
如果對方以為你沒有什麼好退路而實際上你有,說出來幾乎是不會錯的。
(當然你也要考慮對方的最佳替代方案)

書中表示,雙方相對談判優勢主要取決於「誰比較安於見到協議不成」。
書中也提及,經驗告訴我們,委屈求全通常沒什麼效果;也許你以為下次該輪到對方讓步,但他們可能相信,只要頑固到底,你照樣會退讓。
你實質面的讓步,看在對方眼裡,或許只會覺得你好欺負;換句話說,對方有可能憑著死硬的態度而佔到便宜。
但不是要比對方更硬、更頑固,而是要避免「立場之爭」,本書稱之為【原則性談判】的四個基本原則——人、利益、選項、標準。

基於原則性談判,我們不必把對方當敵人,但也不必刻意當成朋友。
同時,別根據自己的恐懼推敲對方的動機。
沒有人讓步、沒有人示弱,只有講理。

最後補充有趣的一點,書中提及,有時候你可以很合理地破壞對方的最佳替代方案,讓對方降低對於他們手中選項的評價,有助於增強自己的談判優勢。
因此,瞭解對方的利益,重要性不下於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