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本書可以了解參與心理諮商的過程,跟著書中的主角「蛤蟆先生」一起經過「蒼鷺心理師」的治癒過程。因為自己不會是蛤蟆先生,所以無法身歷其境去體會自我探索的痛苦,但是在諮商師一一往下詢問時,挖掘到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回饋到自己身上,可以在情緒上來時多問、多關心自己,情緒是從何而來?為什麼會受到情緒困擾?人無時無刻都會產生情緒,最簡單是經過整天上班的忙碌的回家路程,感受到輕鬆自在的自我時間,開心的理由是所有事情都是依自己為主,感到自由自在的快樂,找到一個讓自己開心的理由、情緒,這也可以在低潮時拉自己一把。心理師協助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與心路歷程,必經過長長的診治時間,畢竟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在任何情緒時刻,安靜地問自己:還好嗎?這情緒由來與該如何與之共處。慢慢地練習會發現,情緒的起源都來自意想不到的事件,找到時會感受到豁然開朗,更能理解、找到療癒自己的方法。
其中有幾句話打醒了自己:
「再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
「你能停止審判你自己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多數父母都是盡最大的努力養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傷害自己的孩子。但父母也是人,不可避免地會將觀念與行為傳遞給下一代,就像他們必然會將自己的基因傳給子女一樣。所以子女要學會的是,如何因應與避免受到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