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群友推薦,自己一直想多了解茶,卻總是延宕,直到遇見這本書。作者用很淺明易懂的方式說明茶樹風土、製茶過程與泡茶品茶的種種,插圖精緻、排版讀起來也非常舒服,翻閱時心曠神怡,是本讓人在輕鬆愉悅的心情中吸收茶味知識的好書!
所謂泡茶,就是萃取出茶葉中的物質。茶葉內含的風味物質最主要有茶多酚(澀)、咖啡因(苦)和茶胺酸(甜)三種。由於三種物質的溶出效率會隨著水溫高低而改變,茶多酚與咖啡因需要高水溫萃取、茶胺酸則無論高低水溫都會順利溶出,故藉由控制水溫及浸泡時長,即可調整茶的口感,例如長時間低溫冷藏的冷泡茶較容易讓人感到甘甜、減少苦澀感。
製茶過程上,以烏龍茶(青茶)為例,共有:
1.採摘(熟採一芽二/三葉與開面葉的茶菁)
2.萎凋(蒸散葉內水分)
3.浪菁(將茶菁放入竹筒旋轉摩擦,破損葉肉組織以發酵)
4.靜置(氧化發酵紅變)
5.殺菁(翻炒/蒸騰茶葉,藉高溫停止多酚氧化酶作用以結束發酵)
6.揉捻(為茶葉外觀塑形)
7.乾燥(利於保存、維持風味)
至於泡茶的時長,初學者建議球形茶第一泡60秒、條形茶第一泡30秒,第二泡30秒,之後每一泡遞增30秒。至於冷泡茶則以小時為單位,條形茶4小時以上,球形茶8小時以上。
若使用茶碗或馬克杯,因為沒有蓋子、水溫會隨時間持續下降,苦澀物質的萃取也會隨之減少,故毋庸擔心會越泡越苦。小葉種茶建議1g:100ml,大葉種茶建議1g:133ml,浸泡五分鐘以上。
如想製作冷泡茶,建議1g:133ml,以常溫水浸泡置於冰箱(4度C冷藏),冷泡4-8小時以上即可飲用。若是鮮奶茶或水果茶,則茶湯濃度建議拉高到1g:25ml、浸泡五分鐘以上。
品茶時,可將茶的風味拆解成香氣、滋味及口感三個元素:以鼻子嗅聞辨識香氣(草本、花香、水果、漬果、堅果、甜香、巧克力),以舌頭的味蕾感受滋味(舌尖嘗甜、舌側鹹酸、舌根嘗苦),以口中的皮膚感受茶體的口感(澀口、甘醇、粗糙、圓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