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 Rich Dad Poor Dad|羅伯特·徹·清崎
前言
以往我對財經理財的書都十分迷茫,太多的標題讓我望之卻步,不如從經典的開始讀吧
一句話描述這本書
錢就是信用,而資產與負債代表一個人的信用多寡,釐清資產與負債只是第一步,變成富有的關鍵是承擔風險
心得
本書圍繞兩個重點,財務知識、應用
每個人都知道財務知識,特別是資訊爆炸的現今,但大部分都是報喜不報憂,我們開始都想變成下一個巴菲特,聽到很多「明牌」可以賺錢,但賠錢卻默默無聞,而作者清崎很幸運的遇到了窮爸爸與富爸爸,從兩個爸爸之間,比較了他們各自的金錢觀與規則,書中的財務知識在前幾章,用圖表解釋了每個名詞的意義,淺顯易懂的解釋了錢的意義
資產: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
負債:把錢從口袋拿走的東西
現金流:錢經過的方向
中產階級:購買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稅:最初的目的是懲罰富人,但觸發了政府的貪婪
了解金錢後,對於如何應用,清崎也在後續的章節說明,這是我覺得最精華的的地方,畢竟知識學了就會,但應用層面牽涉到人的心理,每個人的看法都會不同,但這本書畢竟是美國出版,清崎的觀點也是以美國的社會為例,可能會與在台灣生活的我們稍有不一樣,但大致的觀念是通用的
首先,關於金錢流對我們的價值觀影響是非常大的,拿到一筆錢「先」付給誰,如果不清楚的話,其實很可怕,清崎在解釋每一個消費行為時都會在繪製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圖像化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去釐清現金流,例如,大家認為買房子是一個資產,而清崎認為是負債,房子是需要貸款、繳稅
但畢竟台灣跟美國的稅率、貸款政策、文化與社會觀點都不同,不一定都如作者說的,關於其他常見例子清崎在書中都有列舉
後記
這本書對於啟蒙像我初學財務教育的人士有用的,可以當作一個入口開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