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到瓦基介紹這本書後,就列入閱讀清單裡:
大約從前年看過”子彈筆記”和一堆自我成長的書之後,也寫了兩年的子彈筆記,中間因為疫情和轉職,有好幾度都是半放棄地寫著,但前幾個月的血液檢查報告被醫生告誡可能患了免疫風濕疾病,遂又深覺到人生時間不足的焦慮。
我的二十代過得既制式又恍惚,雖然三十代開始已經過著不錯的生活了,但是Bucket List也越來越多,時時焦慮著,確實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時間太少。
之前看”極限返航”時就想過,如果人類的壽命像洛基一樣長的話,其實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只要回歸自我本身,專注於當下在做的事情,便已足夠。
難就難在,所謂的”平衡”----在有限的人生中該如何取捨?這絕對是需要反覆的練習,去蕪存菁,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書中談到的時間觀念,也算是解答了我思考已久的問題,時間是借來的,我們只能預期未來有多少時間,卻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活著;越是對時間感到焦慮越會拖延正事,但如果接受時間的有限,反而會延長對當下事物感受的時間(心流?)
將就的藝術?書中有段提到”將就”的論點非常有趣,一般來說,”將就”是貶義詞,最常聽人道: 不要將就,但書中卻提倡將就?我認為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對各項事物可接受的標準如何,且不可一概而論。
看完書的心得是,對作者說的論點好像似懂非懂,但無疑有了另一種想法,可供參考。